今天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年轻妈妈,她带着的四岁小男孩特别胆小,见到陌生人不敢说话,更不敢独自离开妈妈几步自己去玩。而且据他妈妈说,孩子在幼儿园已经被幼儿园的伙伴脸上严重抓伤过好多次,孩子不敢反抗,也不知道怎么去反抗。我问他妈妈:“这个孩子从生下之后,是不是你多数时间在带他啊?他爸爸操心不操心呢?”她说:“我自己带孩子。他爸爸一天忙于工作,觉得带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即使在休息时间也很少管孩子。大宝已经19岁上大学了,性格也和小宝一样,懦弱胆小,没有男子汉气概。我很发愁,他们这种性格以后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啊?”
现在这样的父亲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这样的现象很普遍。都说现在爸爸都是“影子爸爸”,只是家里存在着的一个影子,在教育孩子和照顾孩子方面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也没有尽到应该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篇《爸爸,我想买你的时间,就1个小时》的文章在朋友圈热转,戳中许多为人父母者的泪点,也引发人们的反思。先来看看文章。
今天下班回家已经快十一点了,由于客户没谈成,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这时,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我。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我急切地问道。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
“小孩子家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我生气地喝到。
儿子望着我,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
“差不多能赚100元。怎么啦?”
“喔。”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50元吗?”
我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那你还是回床睡觉!”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平静了一会儿,忽然觉得刚才的确有些粗暴,便走进孩子的房间,轻声问:“你睡了吗?”
“爸,还没呢。我还醒着。”儿子回答道。
“爸爸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我递过去50元钱说,“——这是你要的50元。”儿子欣喜地接过钱,然后又从枕头下拿出一些皱皱的钞票,仔细地数起来。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我又开始生气了。“因为只有那些还不够,不过现在足够了。”儿子回答道。
我很好奇:“你攒这些钱做什么?”
没想到他将数好的钱全部放在我的手里,认真地说:“爸,我现在有100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点回家,我想让你同我和妈妈一起吃晚餐。”
但是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优秀的爸爸,他们都是每位父亲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
据2012年《长江商报》报道。湖北孝感有一位姓郑的公务员,在孩子考上高中之后,每天给孩子发一条短信。三年下来竟然发了将近10万字。原来,郑爸爸的儿子考上高中之后,因为周一到周六课程都很满,晚上还要上自习课,跟父母很少有时间交流,只有周末才能给父母打个电话。为了能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郑爸爸会在每天上午十点钟左右给儿子的手机发一条短信。这些短信的内容有些是报纸、网上看到的信息,有些是小知识点,有些是对孩子的提醒,并不需要孩子花时间回复。郑爸爸的短信一发就是三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后,把这些短信输入到电脑里,才发现爸爸的短信竟然发了近10万字。对于爸爸给自己发短信这件事,儿子是这样说的:“这三年的短信,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感觉到支持和鼓励。”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篮球运动员莫宁作为美国梦四队的唯一中锋参加比赛。在比赛期间,莫宁放弃了美国队的三场比赛,飞越了大半个地球,从澳大利亚飞回迈阿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到女儿的降生。当面对媒体的质疑时,他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竟然有人问他为什么为了女儿的出生而错失比赛。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好好做父亲》一书中写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经理,他的父亲在青海工作,一个离家有几千里的地方,这位女经理刚刚上小学时父亲就鼓励她给自己写信,说很想念女儿,很想知道女儿的进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于是她开始写下第一封信。父亲收到信非常开心,给女儿许多表扬,也帮助她修改信上的错别字。最后在信的背面工工整整写一封信。就这样父女俩开始了通信的历史,因为两人越来越亲密,知心话越来越多,通信就越来越勤,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工作以后,父女俩通信超过2000份,成为女儿最珍贵的财富。
孙云晓在故事末尾写到:“是啊,谁不需要父爱?我们谁与父亲通过2000封信?可见,再忙再远都不是理由,关键在是否有真爱,是否真正尽到责任。做重要的事情,永远是有时间的。”
得知这几个案例后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尽管我不是一位父亲,但是还是被文中这几位父亲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他们中有普通人,也有奥运会冠军,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花费的心力是让每个父亲值得学习和借鉴。
孙云晓在《好好做父亲》一书中写道:“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联盟,父教缺失可能导致三代人的悲剧!父教缺失的孩子可能终身’缺钙’!”
“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有人认为父教缺失就像开启了一条生产线,向社会批量输送问题孩子,向监狱批量输送罪犯。” ——孙云晓
来看看下面的资料:
第一组数据来自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美国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第二组数据来自搜狐网转载,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父亲节讲演中指出: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孩子易陷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高出五倍;他们易辍学的可能性高出九倍;易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20倍。他们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更有可能离家出走,更有可能在未成年时就当上父母。
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到底发挥着什么巨大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哪些独特的价值?为何父教缺失的孩子会发生那么多的问题呢?
弗洛伊德曾说:“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与权力与一身的超人。”
孙云晓在书中写道:
“父亲与儿子:
父亲是男孩通往男子汉的桥梁;
父亲是男孩的力量之源;
父亲是男孩的规则之源;
父亲是男孩的自制力之源。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12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他这样评价和怀念他的父亲:“常常有学生和朋友问我:这辈子你崇拜过谁?我过去48年唯一崇拜的人是我的父亲。在我的生命中,父亲对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父亲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帮助着邻里乡亲和周边许许多多没有那么幸运的人们,以自己的善良付出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关爱。子承父志,如果我真的有抱负、真的敢担当,那就应该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
其实直到父亲意外去世,我一直都非常幸运。从小学就接受了很体面的教育,中学、大学更是如此,大家都很关照我;我不缺吃,不缺穿。我缺啥呢?
我觉得我缺乏像父亲一样的胸怀和回报之心。父亲去世后,我真正开始懂事了,我发誓要照顾好我的母亲,回报从小到大爱护、关心我的老师和父老乡亲们,用自己的力量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种心情跟随我在国外漂泊了十八个春秋……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也希望自己能有像父亲一样的大爱和情怀。”
易趣网原CEO(首席执行官)邵一博被问及成功后的最大感受时,他把他的成功归功于父亲:“我所取得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我的父亲。父亲从我懂事起就给予我独特教育、严格督促和精心设计,是我成长的关键。”
父亲与女儿:
父亲:女儿内心深处的渴望。
父女关系:女儿婚姻关系的原型。
父亲:女孩成功的动力。”
2012年7月28日,为中国夺得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的易思玲,在结束记者采访后的第一时刻,面对镜头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我爱你!”当初,在最艰难的时候,她做出了放弃射击去做一个打工妹的决定,是父亲的坚持,让她坚持下来,峰回路转……在强手如林的奥运会选拔赛上,父亲的安慰让她沉静下来,过关斩将,赢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父亲一直是他的坚强后盾,易思玲说:“我有个这样的好爸爸,真是荣幸。”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100个校长。”
”孩子的童年时光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一位父亲能在孩子幼时就付出心力,舍得花时间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父亲将能继续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一位父亲忙于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若有若无,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后,也会在父亲的生活中若有若无,这不是孩子的刻意报复,而是习惯使然,孩子已经习惯了生活中没有父亲,他也不习惯在父亲的生活中出现。
天下的父亲们自然选择做父亲,就要重视自己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做父亲的底线是职业与家庭并重。你要知道,你忽视家,加便忽视你。 ” ——孙云晓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一个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成长,业余时间喜欢读读书、写写文字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