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的第2本纸质书】
借阅平台:@小木屋图书
打卡书目:《被讨厌的勇气》
读书感悟:用对话方式(问答体裁)来写书,很新颖,极有现场感与节奏感,阅读过程中一直有被带入角色。看书名会以为是鸡汤文,反感会先入为主,一旦开始读,会禁不住说对不起。它用很有感情有画面感的故事,讲清楚了阿德勒心理学基本思想,且颠覆了很多日常认知。一个青年,一个哲人,你我都是那个青年,需要时常与智者对话。
……书中精华……
(1)关于善恶的解读
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
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2)自由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勇于争取自由。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3)人际关系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人际关系的重点是共同体感觉。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4)世界的中心
在法国使用的世界地图上,美洲大陆位于左端,右端则是亚洲,被绘制在地图中心的是欧洲是法国。另一方面,如果是中国使用的地图,那么中国就会被绘制在中心位置,美洲大陆在右端、欧洲在左端。也许法国人在看中国版世界地图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协调感,认为自己被非常不当地赶到了边缘,仿佛世界被任意切割了一样。
但是,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时候又会如何呢?如果是地球仪,既可以把法国看作中心,也可以把中国看作中心,还可以把巴西看作中心。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同时一切地方又都不是中心。根据看的人的位置或者角度可以产生无数个中心。这就是地球仪。
世界不是被切割成平面的地图而是像地球仪一样的球体。
(5)横向关系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重。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我们必须建立“横向关系”(平等关系)。
(6)共同体感觉
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7)自我接纳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给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尼布尔的祈祷文”中有一句话:“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8)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与此不同。把人生当作登山其实是把自己看成一条“线”。自降生人世那一瞬间便已经开始的线,画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曲线到达顶点,最终迎来“死”这一终点。
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如果拿放大镜去看粉笔画的实线,你会发现原本以为的线其实也是一些连续的小点。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9)舞动人生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一般性的运动——我们把这叫作移动——有起点和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最好是尽可能地高效而快速。如果能够搭乘特快列车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乘坐各站都停的普通列车。
(10)此时此刻
如果把强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