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学了一年啦。其中
有一个倾听的话术让我琢磨了一年。
话术很简单。就是当对方讲完一件情绪化的事情。我们作为倾听者,可以说“听了你刚才说的内容,你感觉(情绪词汇,见《非暴力沟通》第43页),你需要(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里面的词汇,见《非暴力沟通》第53页),是吗?(注意,不能省略“是吗”)”。
第一次练习这个话术是在《非暴力沟通》的译者阮老师的培训班。我们5个人围坐在一起。每人说一件最近自己身上带着情绪的事情。然后第一轮大家习惯性的听到这个故事发言。第二轮大家按话术发言,从桌子上面选择写着情绪词汇和需要词汇的卡片,走到说故事的朋友面前,按话术说话,然后把卡片递给对方。
比如:
有位女士说,自己的弟媳如何凶悍,最近把弟弟打到住院,自己和弟弟不是一个城市,现在很气愤。
第一轮:大家七嘴八舌“哎呀!你弟弟怎么找了这样一个媳妇”,“这个日子怎么过啊!”,“还不找人打回去啊!”
第二轮:我选好写着情绪和需要词汇的卡片对她说“听了你的故事,感觉到你愤怒(情绪词汇),你需要支持(需要词汇),是吗?”
练习之后,讲故事的女士表示,第二种沟通让人感觉很温暖。
我对这个话术产生了几个问题及答案如下:
1.我不会读心术,我怎么猜得出对方是什么情绪,更别说需要啦?
答:你其实不需要读心术。你只是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结尾的“是吗?”,就会启动对方思考。
2.太死板,平时哪有这样说话的!
答:确实很死板,我们这样练习是要学员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和需要的具体词汇上。训练对这些词汇的敏感度。具体使用的时候我目前有一个实践。如果感受词汇想不起来的话。可以说身体反应。比如“胃疼”“心里拧一下”。需要词汇可以用想象画面代替。比如“如果当时我在旁边支持你一下就好了。”
3.为什么结尾要用“是吗?”?
答:题的答案,来自于一本教练技术的书《提问的力量》。里面讲到为什么我们不要说建议,而是用提问启发对方的思考。就是让对方自己想到答案,更能促进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