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字云长(161-220年),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今山西省运城市解(hai)州镇常平村)。
东汉末年三国著名将领,汉寿亭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关公有万人敌之勇,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青龙偃月刀,威震华夏,后世关羽被遵崇称为“武圣”与儒家“文圣” 孔子齐名。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誓死追随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去世后,其忠义精神受到朝廷和民间百姓的推崇敬仰,历朝均予与加封,被奉为关圣帝君、伏魔大帝,民间百姓奉为武财神,后世尊称其为“关公”,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帝庙,加以供奉。
正因为关羽义薄云天,加之曹操有恩于关羽,因此“华容道”,关羽义薄云天放走曹操,成为了大家的公认,然而真实的原因却是被迫无奈。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军队士气非常的旺盛,于是马不停蹄,乘胜追击,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计划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一统全国,然而曹操犯下了骄傲轻敌的思想,被诸葛亮策划的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而归,仓皇败走华容道。
镇守华容道的正是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并赐予金银玉绢、美女无数,宝马赤兔的蜀国名将关羽。
曹操有恩于关羽,但关羽并不想放走曹操,以关羽的性格必定将曹操擒拿之下,然而被迫无奈的关羽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还是放走了曹操,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作为大丈夫,关羽深深了解当时国家分裂的现状, 曹操作为北方的枭雄,一统中原地区,如果将曹操擒拿或者斩杀,整个中原失去曹操,将群龙无首,各个割据势力将陷入全面的混战,老百姓更是生灵涂炭,中原地区也将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日后国家想要统一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关羽被迫无奈,只能暂时放走曹操,待日后蜀汉强大,好一统天下。
其二,诸葛亮精心策划孙刘联合抗曹 ,只因当时的魏国最为强大,蜀国和吴国均不能单独抗衡,魏国大有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之心,因此孙刘联合也是无奈之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两国。
但当时作为三国当中最弱的蜀国,真心也不是想灭掉魏国和曹操,假如没有魏国,吴国势力也是非常雄厚,蜀汉政权根本不能抗衡,因此诸葛亮的想法,联手孙权只是想大伤魏国的元气,采取的缓兵之计,平衡之计,以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待蜀汉强大之时。
因此诸葛亮安排关羽镇守华容道,也是知道曹操有恩于关羽,重情重义的关羽对于曹操的这份恩情肯定一直铭记在心,在曹操的危难之时,必定放走曹操,这是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其二之因。
其三,才是关羽真正被迫无奈放走曹操,虽然当时曹操火烧赤壁大败而归,溃逃至华容道,但手下还有张辽徐晃许褚三员大将在身边。
关羽曾说张辽武艺不在自己和张飞之下,许褚更是勇猛,双手拽牛尾拉行百步,两次大战典韦不分胜负,和吕布激斗数十回合不败,仓亭之战力斩袁军十数将,赤壁之战力敌张飞掩护曹操,剩下的一位大将徐晃也是非常的了得,曾经单独战平过许褚和关羽。
面对三员大将,关羽即使出战,也根本不能胜之,被迫无奈,只能和曹操默契配合,相互成就,放走曹操,成就了义薄云天的美名,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