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极度合拍群里又恢复了往日热闹画面。小酒窝开始恢复了以往的运动打卡,在调整数日后。而我一如往常开始早起读书。
大概7点10分,她扔了一篇和菜头的推送链接,名字叫和人聊天。读后立马转发给了我的好朋友MISS.T,因为我俩昨天简单碰面时也谈到了这个类似的话题。
也正是这篇文章表达状态,和阐述的内容,让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喜欢这种记录自我成长的方式。
于是今天我将围绕着和仨俩朋友聊天,说说我与我这个社交疙瘩成长史。如果有一天你偶然机会读到我的记录,也希望让你觉得,你并不孤单。
细数我身边亲近的朋友不多,日常交集也少之又少。当然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对部分社交是拒绝的,觉得吃吃喝喝,吐槽,八卦话题,judge别人等等浪费时间,觉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重要。学习更多技能,哪怕一个人呆着,也不想掺合其中。
这个习惯是在2011年以后开始的,我把注意力更多花在了自己身上。在刚开始时,我会质疑自己这样的选择是不是过于偏执,格格不入。
2018年到2020年我整个人精力除了我日常工作外,更多是投放在家属身上,和他探讨一些事情,全力协助,在这个过程中,周边人告诉我,要小心呀,你不能这样all in 。当然这个时间段,我和我仨俩朋友处于很低频次的接触。
那个时候的自己,内心却是在犯嘀咕,我自己,伴侣,家人,朋友,到底怎样的百分比分配更为合适呢?我在这样偏执比例中游走,那缺失的部分似乎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喂,你太紧绷了! Be relax,Girl。”
直到2021年开始后,我内心深处,社交成长的大门被打开。我走到人群里,去倾听,去分享,去行动后,感慨到,原来,我并不孤单。
于是,在那一刻,我倾听自己的声音,在日常生活里把仨俩朋友作为我日常生活里一个放松项目,如果我有想吃的美食,就一块分享一块吃。如果我有内心深处的疑惑,我就说出来,然后对方会很耐心听。而我也渐渐察觉那急于给帮助,分析,建议的习惯。做个倾听者听朋友吐露。
至于这样的社交聊天,真得能解决什么实质问题吗?多数情况并不能。它更多放松神经,抚平情绪,开怀大笑,内心倾听,在聚会结束时,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家。仅此而已。对于我这种紧绷的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当然,这里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这个情境里,和什么的人一块漫天聊天真是太重要。她保守秘密和隐私,不妄加评论,还能有和你类似的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勇气,以及那种平时既探求人生价值的阳春白雪,和又能剖析现实的下里巴人论调。
于是在这个仨两聊友聊天里,我渐渐看到一个更完整,舒服的我。
Be a machine,是我们对美好未来追求时该有的状态,而Be relax则是对自己,和朋友一种精力调整。我在社交面前不再排斥,惧怕,我渐渐抚平了我的疙瘩,我享受着有仨俩朋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