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换个苹果手机,于是你打开官网,发现iPhone XR的价格是6199/64G, 6699/128G。
这时你会觉得有点贵,然后你打开京东,搜索iPhone XR。
只要5799,领券还能再便宜400。也就是说同样的机器,从官网买需要6699,从京东买只需要5399!
这时候,只要是有购买意愿的人(经济条件支持),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下单。
除了 “占到便宜” 的感觉之外,这个现象被称为心理学的锚定效应:人们首先锚定了一个数值,之后的购买意愿会受这个数字的影响。实际上,苹果并不傻,官网之所以一直保持全网最高价,极有可能是作为锚定的数值点而存在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条街有两家对门的店铺,其中一家的服饰又贵款式又旧,而另一家的服饰新潮又便宜。当然来这家店的人络绎不绝,但对面的店铺却也一直在开着。好奇的人问老板:“为什么对面的款式又新价格还便宜,我们这边没什么生意却也不做什么改变呢?”老板说:“因为那家店也是我开的。”实验证明,应用锚定效应能比同等状况下没有锚定的店铺增加相当可观的收益。
锚定效应的另一个应用是:当同样类别的服务或产品有三个档次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中间价位。去吃小龙虾,有8/10/15一只的规格,那么选择10元档位的人数占比会远超另外两个。商家可以通过这个效应相应备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样,手机有64/128/512G的配置时,128G配置的手机是厂商需要备货最多的。
又或者,一家奶茶店的菜单如果是这样:
和这样比起来:
假定来店的顾客数量相同,口味也没有明显的偏好,那么选用B菜单的店铺营业额应该会高出选用A菜单的店铺。最前接触到的较高价格锚定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至少因为 “认为价格不合理而离去” 的顾客会少很多。
除了价格锚定外,类似「10000+用户已购买」的文字也会产生锚定作用。
经验丰富的商家会在定价单上做这种小把戏,实际上,效益也显而易见。奶茶店仅仅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留心会发现,服装店、设备店甚至眼镜店都会有或多或少这样的设定。了解了这个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克制冲动消费(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