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复盘
最近几天,午觉和晚上睡觉都出现了入睡困难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出在自己睡前思想非常活跃,比喝了红牛还嗨。
我为什么会这么嗨呢?
因为看了一些能让我的大脑变得很嗨的书。
比如,自己今天中午看了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结果越看越嗨。
因为这本书表面在讲行为金融学,实际是在讲心理学。
其实不仅是金融,一切和人有关的事情,都离不开心理学。
最近,我刚搭建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自从有了这个体系,自己再在其它书里碰到心理学的知识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觉得是零散的一个个知识点,不会觉得很难记得住。
像在《行为金融学》里,我看到陆蓉老师讲的“认知失调”、“自我归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
换做以前,我会觉得怎么这么多心理学的专业名词,记不过来,但现在自己会觉得这些专业名词很简单。
因为我把它们和在《心理学十五讲》里的那些类似的专业名词结合起来了。
以前觉得有很多书要读,有很多的知识点要学,因而感到焦虑,但我现在一点都没这方面的焦虑。
现在我会觉得真正值得读的书其实很少,只需懂一些很经典的书就够了。
万变不离其宗,很多新书不过是把经典书籍里的一些内容进行改装罢了。
只要你能通过看经典书籍,把这个领域的框架搭建起来了,就可以很快发现很多新书其实根本不值一读。
前天,我看秋叶大叔的《阅读7堂课》,里面讲到知识分为元知识、散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
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分类,找到每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其实掌握起来真的没那么难。
自从学会了这套框架分类法,我觉得学习起来真的轻松多了,没那么多知识点要记。
很多看似新的知识,不过是经典书籍里的知识的山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