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检索联想到人工智能
时下一句“互联时代了,谁还去问爹妈”?几乎成了年轻人的共识,像是留学美国的学子,大洋彼岸问妈妈西红柿鸡蛋做法的传闻真假,我们暂且搁置;亲身感受到网络互联的便捷,一切都显得那么唾手可得;像是百度、搜搜、知乎等搜索,让问这问那成为弹指之间;旅游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自驾游、房车旅行、徒步探险,成为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必须,车载导航、手机导航、即时导航、GPS等,替代了打听问路;你可以通过各种手机软件,异国他乡几乎轻松搞定所需;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想象能力、检索能力,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浩如烟海的知识领域,纵归有再好的记性,也很难囊括生活中所需;你所想问的,也不可能你所接触到的人就能够给答复;因此增长检索能力,拓张想象空间,对飞速发展的当下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检索的能力人人与生俱有,只是因人而异各有不同罢了;这让我想起从警时的侦破案件,实际上也是一个检索的过程,比如案件侦破中的指纹比对,是每个侦察员都十分重视的,现场指纹和嫌疑人完全吻合,当即拿下即可确定无疑;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设定的条件,作为检索筛选的限制,才会有科学客观的研判;社会发展刑侦技术也与之同步,去年一位仍在警局曾经同事,约我去警局指挥中心开开眼,眼花缭乱的各种电子警用设备,指挥中心的一位女警官向我介绍了设备联动,并进行了实际模拟演练,让我感概万千,对话中她感觉到我似乎对此并不陌生,一旁的同事给她介绍说:我曾经是这里的一名刑警!彼此的交流似乎没有了障碍,她如数家珍的介绍,让我感到检索在当下变得更加便捷,智能互联的交互使用,让破案更加精准、快捷;“你们真是太幸福,真是生逢繁荣盛世啊”!我不无感慨的脱口而出。触景生情,把我拉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时的刑侦技术与现在不可同体耳语,破案中的检索,都是在大量体力劳动中推进的,需要挨家挨户摸排犯罪线索,时常两腿像灌了铅一样,大案要案通宵达旦,已成家常便饭,侦察员、基层派出所把走门传户的“毛坯”线索,反馈到队长,再有队长反馈到专案会议上进行逐一筛选、检索,耗时费力而且往往靠经验研判;尽管如此当时警队的破案率还是杠杠的,尤其分成市南、市北侦破组后,我们的破案率一直是局长所推崇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检索利用的较为妥帖,检索时设定的限制客观;有些案件都是在其他人介入后放弃,我们组重拾线索,还是那帮嫌疑人,竟然成为他们锒铛入狱的铁证;有些案件在别人手上屡侦不破,却在我们组一举拿下。
科技的发展,让刑侦破案也导入人工智能,相信不久的将来,智能、人工联动,社会治安管理、打击犯罪将指日可待。检索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智能检索将成为可能,强力推进科技公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