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跟我抱怨,我们家孩子每天都在很刻苦地学习,熬夜、刷题,一样没落下,但是一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是一位资深高考阅卷老师总结了5种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其中,请务必要认真看一看,早看早受益!
1、不会阅读的同学
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教材的改革,大家都深刻体悟到了语文的重要性,“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孩子阅读及写作能力。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你看,课外书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务必从小重视孩子的阅读!
2、不会规划学习的同学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不一定!
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的同学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所以,请记住:决定成绩的并不是你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3、拖延的同学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他们的常态是: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所以,该习惯如果不克服,要想考出好成绩也难哦!
4、基础不扎实的同学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序,每个科目的学习更具有前后连贯性。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5、不注重总结的同学
很多同学在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该,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最后,想温馨地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作为家长的首先要摆正自己的焦虑心态,从源头找问题,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相信只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你们家的孩子也会有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