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因为身体原因,我从产品开发前线退居幕后,做起了科室考勤、文件审核,甚至管理办公用品和工具这种工作,到如今被科室的同事们笑称“大内总管”。
这样的工作内容让我从专注产品转到了涉及整个科室三四十人的后勤上,以前做任何事是以产品质量为目标,现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了,这样也让自己和同事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接触下来,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在完成一件事的态度上有太大的不同,着实有了感触。
社群里还有很多学生朋友,大家都即将或终将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01. 做一个积极响应,视野开阔的人;
作为“后勤”,免不了各种搜集、汇总大家的信息,邮件一To all,你以为万事大吉,坐等反馈了吗?NO,你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人过了节点也不反馈,对,几乎每次都是相同的几个人。我要不停地邮件、微信、电话去提醒他们。
一开始我带着理解的心态去沟通,我知道项目真的很忙。可久而久之我也不平衡了,因为他们的拖延,导致我经常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效率很低。忙,谁不忙?!姐又不是没主导过项目!
所以渐渐我觉得,忙不是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同事的态度问题,他们不重视!所以看了一眼邮件就直接抛到脑后了。他们只局限在自己眼前的工作,而看不到其他事情并积极响应。然后偷偷地了解下来,这几个人的绩效并不是很高,能力也没有很大的提升。
反过来,有趣的发现,那些总是很快,或一定在节点前主动回复我的人呢?也经常是固定一些人,而他们几乎都是我们科室甚至整个部门的佼佼者,其中也包括我经理。
我觉得他们能够优秀,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眼界不狭隘,对每件事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和这样的人共事,会让人非常的轻松和舒服,他也不需要你的催促或激励,他会自主地就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好。
PS: 这里说的积极响应,当然也不是要你时刻关注信息,有人发邮件就要立刻回复,这样并不符合精要主义,也会使我们无法专注,效率低下。我的意思是对别人说的事有个认知,如果只是需要了解的那就看看,多了解一些没有坏处;如果需要给予反馈的,应该安排合适的时间完成,对别人有个有效的回应。
02.学会说话,善于解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
就像《赢》里说的,把一个复杂概念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比让人们不明觉厉更重要。这句话太对了,如果别人花了一天时间听你讲课,结果什么都没听懂,你觉得是你厉害吗?不是,绝对是你讲的不好。
听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就追求通俗易懂,他写完诗都要给一些老妇人读,一直改到老妇人都能听懂才结束,被称为“老妪能解”。我们说话也要如此。
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新人,根本没机会为别人讲解,所以这条对你没有用。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新人,你要掌握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学会提问!如果你连问题都问不明白,说了半天前辈都不知道你要了解什么,你又怎么可能学到你想学的呢。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我的前任经理,大家对他的一个很一致的评价就是:讲话思路乱,逻辑思维不清晰。而我也是真的认为的,因为他讲事情或者分配任务时,常常本来一句话就能表达的事,却翻来覆去地、绕了一圈又一圈地讲,到最后人们反而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了。现在呢,他已经辞掉经理的职位,到别的科室做一个技术工程师了。
03.在你没有做好之前,没有资格说“不喜欢”;
走入社会,你们会拥有第一份工作,第一个工作岗位。如果幸运,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继而为之非常努力。但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那就是做了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这份并不那么适合自己。其实你又错了,没有哪个岗位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毕竟公司不是你家开的。
所以没有工作适不适合你,而是你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当你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或者说拒绝一些无意义的事,或者你觉得工资太低与你的付出不匹配想要涨工资,那么消极怠工是很傻的选择,你真正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那么你就完全有资本去和你的领导谈判了。
这个就说说我自己吧,前面我说因为身体原因换了工作方向,其实就是怀孕了,哈哈。所以我就趁机和领导提了换工作方向。因为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大夏天四十几度的厂房里试装零件,也不能扛着十几斤的零件在公司上下窜,也不能通宵去做匹配验证为第二天客户汇报做准备…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我毕业后前四年的工作状态,人称“女汉纸”(想想就一把辛酸泪)。
但这些都不是我提出换工作的最重要原因,这个原因其实是我不愿意伺候客户了,这里就不吐槽我们的客户有多么差(zuo)劲(si),我真怕哪天骨子里东北人的脾气爆发骂他们一顿,然后拍拍屁股走人。我倒没什么,就怕连累我们经理、总经理他们就不好了。
其实这个想法我很早就有了,却一直没有提,原因是我之前一直跟着别人做项目。我觉得做了这么久怎么也要做个负责人看看,正好在怀孕前一年我担任了一个项目的技术督导,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接着就像最前面说的,换岗了。而我拖了这么久才说,原因就是我要证明,我并不是因为做不好想换岗,而是我做的好,但我不喜欢做了。
如今现在这个岗位,琐碎又相对没那么辛苦,用领导之前的话说就是“很难去申请高级职称了”。但我不以为然,因为评审文件,让我学会很多做项目时没有关注的质量体系知识; 而今年新开展的对标工作也让我仍然能了解到最新的技术状态,并涉猎更多产品。
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科室甚至部门最懂体系、最会写对标报告的人,不是为所谓的高级抬头,而是成为一个很难被取代的人。
我想,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是喜欢才去做,而是不喜欢仍然会做好。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