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考试时,考生听从指挥提前30分钟进考场,我刚坐下时心里特别的紧张,可能太久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我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先让自己有个舒服的坐姿,手放在膝盖上,然后在心里开始和自己对话:我很紧张,紧张是正常的,说明我情感细腻,这个房间里的人都紧张。
然后我伴随着自己的紧张,闭上了双眼,开始搜索令自己轻松的事情。想到昨天的这个时候,我和伙伴们在一起,在圣美特酒店进行陪伴式的学习成长。听导师讲:人要敬畏规律,要遵守规则,要做好规划,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此刻,我的角色是一名考生,我为什么会紧张呢?是因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将面对怎样的试题。结果呢?如果试题难度大,我考试就过不了关。然后呢?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就会知道,阿莲考试没有通过。然后呢?我会面子上挂不住吗?……我确认了一下,不会。阿莲又不是学霸,不过关是多正常个事,又不代表我笨。不完美才是真相,不完美才叫完整。
就这样考前的20分钟,我全身心的和自己呆在一起,和自己的感受呆在一起。当我想到坏的结果而我又可以接受的时候,我慢慢的平静了下来。突然感觉我的内心是有力量的,我可以尝试着伴着情绪理智的思考问题,发现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在哪儿发挥威力呢?
开始考试还不到15分钟,前面的老大姐要抄我的答案,她在第一排,我在第二排,当时被我拒绝了。交卷后我对她说,大姐,当时我不让你抄,你心里是不是可生气?她说,我觉得你咋恁小气嘞,又不是选拔考试,只要我们考60分就过关,你为啥不让我看看你咋做的?我说,大姐,你想听听原因吗?她说,还能有啥原因?我说,第一我前面的题做的自己心里确实都没谱,可能是我太紧张了,好几道都是蒙的,别再刚好把你带歪了。如果我有把握的话,那咱肯定让大姐看,你考好了,对我又没啥坏的影响,咱们如果都过关了,那还不是皆大欢喜吗?第二你当时只顾向后转身了,你都没发现监考老师已经在注意咱俩了。她说是吗?我当时咋没注意呢?我说就是因为你没注意,我怕监考老师把咱俩考试资格给作废,才给你摇摇头(考试是有纪律的,我怎么可能不遵守考场的规则呢?但是我说话也要有策略,毕竟大姐都50多岁的人了,不能伤她的自尊)。
考试中间,有个考生在考试进行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起身要走,监考老师不允许,他说,老师,我觉得这题可难,我弃考还不行吗?老师无语,她决绝的离开。
我就在想:要抄我答案的那个大姐,胆大,没有敬畏心,没有规则之心。如果她家孩子在考试时有类似的行为,她会怎样和孩子沟通这件事儿呢?弃考的那位妈妈抗挫能力是不是太差了,要是我的话,好赖我也得连蒙带猜把卷子写完,然后再坚持到交卷,总得给自己点希望吧。但又一想,感觉她也可勇敢,敢于承认自己不会,敢于做别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发现题难不去努力就直接放弃,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总归不是最好的方法。
当我们抱怨孩子学习有畏难情绪,当我们指责孩子不能坚持没有毅力的时候,想想我们有的大人的表现,我们有资格评判孩子吗?
考场其实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让我看到当面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看到了不同的镜头下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然很多事情可能我看到的不是真的,我们永远不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点评别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