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国歌是荷兰的《威廉颂》,诞生于16世纪。当时,荷兰人民高唱这首歌曲,战胜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 。后来,荷兰便把这首歌曲定为自己的国歌。从那以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都制定了有本国历史特色的国歌。
当西方列国进行第一次、第二次工业化革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在满清封建统治下日趋衰败,思想保守、眼界狭隘,缺乏现代国家的理念和社会制度。中国,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发展趋势。
1896年,一位73岁的中国老人带着一口棺材出访了俄、德、比、法、英、美等8个国家。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晚清名臣李鸿章。
大清环球出访团在李鸿章的带领下,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德国、荷兰、比利时,然后到达了法国。
李鸿章到达法国时是1896年7月13日,第二天就是法国的国庆日。法国外长为欢迎大清使团的到来,举行了十分隆重的阅兵仪式。按照法国的礼仪,在检阅仪仗队之前,先要升国旗、唱国歌。
说起大清国旗,那时已经有了正式的国旗——黄龙旗。早在1862年初,中国向英国订购海军舰船时,就面临驶回路上须悬挂国旗的问题。清廷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以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李鸿章奏议,正式颁布大清国国旗为长四尺、宽3尺的长方形黄龙旗为标准国旗。
大清使团这次出访时本来携带了几面黄龙旗,但由于在海上行程时间太长,一不小心先后都被风刮到海里去了。众人被眼前尴尬急得团团转,总不能让法国人笑话吧。李鸿章面对这种情形心里也是先一惊,但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不慌不忙地吩咐手下人道:“慌什么?去把我的黄马褂拿来挂到旗杆上升起来不就得了!
”“呀?”众人一听十分惊讶。李鸿章一脸严肃地说:“这黄马褂乃是皇上钦赐,在国内代表的是皇上的尊严,在国外就是代表我大清的国威!难道不能当国旗用么?”众人一听也有道理,就去照办!
国旗的问题解决了,国歌又把大清使团难住了。那时的清朝,并没有国歌,甚至连国歌这个名词听说过的人都寥寥无几。李鸿章想国歌就是我们国家的歌,这时他想起了家乡的小调,于是整理下衣冠、挺直了腰板,一本正经地亮出了嗓门:“三河镇十字路开了门面,东边卖的是瓜子;西边卖的是香烟;中间卖的酒和面,针脑线头样样全······”
在场的法国人和清使团的成员,都毕恭毕敬地认真听李鸿章唱完国歌,尽管他们一句都听不懂。李鸿章的两个儿子也随团出访,只有他们两个人听出来父亲这是在唱合肥的家乡小戏”庐剧“。”庐剧“,在合肥也叫”倒七戏“,是流行在江淮一带的地方戏。李鸿章的小儿子看着一帮法国人傻乎乎站那,满脸恭敬地被老爸用家乡小戏忽悠时,忍不住用手捂着嘴哈哈大笑,就差点鼓掌拍大腿!
后来,清使团到达美国,美国总统为李鸿章一行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照例也要唱两国国歌。这次李鸿章不慌不忙,不唱家乡戏,改唱唐诗了:”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这首诗意境豪放,有王者之气,似乎能和国歌扯上点边。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李鸿章唱的调子依然用的是家乡戏曲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