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感悟母子关系:我想更懂你
每一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看《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就想到了潘玮柏跟苏芮演唱的《我想更懂你》这首歌。重新定义母子关系,一个18岁的青年和一个54岁母亲之间的36封家书。书的开篇,是龙应台写给儿子的,重新认识18岁的人和安德烈写给他妈妈的连接的“份”,让我一下子就触动了心灵,无法释手。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是边看边记录,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瞬间。当读到第六封安德烈写给妈妈的信的结尾,用了John“ Mayer《没这回事》的其中的歌词做结束:我想狂奔一番,在学校里,我想嘶吼一番,用我的肺,我刚发现这世上没有真实世界这回事,只有谎言迫使你设法穿越”。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第七封信当看到龙应台告知安德烈,她作为妈妈怎么处理师生冲突,怎么挑战学校权威。我突然想起2019年我质疑为一娃学校的其中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先是在班级群与任课老师针锋相对,接着第二天前往学校怒气“撕逼”,起因也如龙应台小儿子回来抱怨,如果提前看到《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一定会参考龙应台的方式方法,指导孩子去思考,并分析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挑战权威。因为成年人锁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但成年人又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所以太容易自以为是,所以我们对待孩子要“问”,要“瞭”,而不能“判”。
第十四封信中秘密的,私己的美学中安德烈觉得最可怕一首好歌变成流行歌曲时,管那首歌词多么深刻旋律多么优美,结果每个酒馆喝的烂醉的人嘴里哼着等,这首歌就被“谋杀”了,这首好听的歌就自动变成“Kitsch”,且龙应台特意为了懂的“嘻哈”音乐,去了解,去研究,去跟孩子探讨。
第二十和第二十一封信中,母子谈到HK的文化,龙应台谈到的“文化,因为逗留”,特别又让人深思的定义,发现深圳跟HK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没有让人驻足的咖啡馆,没人让人逗留的文化,都是匆忙的,急促的,快闪的,甚至让人压抑的。想起去年带俩儿子去HK,在购物大厦里,很少让人们坐下来休息谈天的地方,设计就是让人不断不断的走动,从这个店到下一个店,用空间来强制消费。而我去上海虽没去过台湾,但发现上海跟书中的台湾很像,慵懒小资,相濡以沫,文化逗留都一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