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北上求学至今,不知不觉地,今年已是我在北京的第十三个年头。时间是个好东西,它可能是颗毒药,但也一定是颗解药。
岁月曾经给我们的那些之所以叫痛苦,是因为当时的我们格局还太小了。因为当时的能力还无法穿越当下,所剩下更多的只是无能为力感。
回望过去,早已释然的我们,只是回眸微微一笑。感谢岁月给我们的经历,感谢岁月曾经给的痛,感谢岁月的种种历练。其实现在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对于北漂一族而言,租房是一道坎。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然而,让我们听到的大多数的故事都是苦不堪言的。
因为只有催泪的故事,才能博得大众的同情眼光。我们的媒体总是喜欢把这些出租屋的故事,写得泪眼婆娑。
总之,环境越差、面孔越苦、往事越心酸就越好。总之,怎么痛苦怎么来,怎么惨怎么来。
而今天我想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的故事,很普通很平凡的那种。没有脏乱差,只有真善美。
北漂十三年,从来没想过会在这座城市待上这么久。我是2010年毕的业,之后回家待了几个月,接着辗转深圳。大概半年后,发现自己还是想回北京,于是就回来了。那一年,我一个人在北京的某个宾馆过了个年。
2014年5月,我从一家安逸的公司离职,开始了长期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岁月和时光,也同时结束了我长达好几年的群租生活。
在毕业后至成立工作室前的这些年,在北京我一直住在一个群租屋里。
三室一厅两卫的大房子里,住了包括房东在内的30多个人。大大的客厅放了8张上下铺,就是我们大学宿舍里的那种上下铺,这里可容纳16个人。
主卧住的是房东阿姨和叔叔两口子,两个次卧分别放了四张上下铺,住的16个女生。因为是铺位,所以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人来人往的,我也没记住几个室友。
你可能会想象一下,这么多人环境肯定糟糕透了吧。事实恰好相反,一点也不乱,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天都比大学生宿舍干净一百倍。
是的,每一天。因为房东阿姨和叔叔每天都会在我们所有人上班之后,开始打扫卫生。当我们下班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家。
而且,我们的作息时间还极其的规律,晚上十点半断网熄灯睡觉。我记得周末好像也不例外,只会比工作日稍微晚一点。
然而,我们的新闻媒体总是喜欢把这些群租屋,写的很差很苦很心酸。是,我承认肯定有苦有心酸的时候,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嘛,怎么可能天天一帆风顺,笑颜常开。
说实话,我一点都没觉得在这里住有多苦,当时就想这里不就是白天工作一天之后,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吗?
有一个地方睡觉就好了,何况这里真的比其他地方好太多了。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房东阿姨和叔叔的存在,这里比其他地方多了一点家的感觉。
很奇怪,看到网络上总有人在写遭遇各种黑中介的故事,可我从来没遇到过。这里押一付一,想走就走,太适合那些还不是那么稳定的北漂一族。
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多,房租从当初的280块涨到我离开时候的450块。是的,一张上下铺450块,这也应该是我在北京住过的最贵的房子。现在住在工作室里,这笔钱也就省下了。
前两年回去看房东叔叔阿姨,敲门发现没人开门。当时也忘了留他们的电话,于是给一个室友打电话。
他说因整顿群租房,禁止隔断出租,叔叔阿姨早就不干了。早有听闻整顿的消息,只是没想到真的执行了。
还记得以前周末在出租屋的阳台晒太阳,和叔叔聊天。我说,你们要不干这个了,将来会去哪里做什么啊。
他说,早就在威海买了房子,以后离开北京就去那里生活了。我想现在的他们应该在威海的某个大房子里,享受着二人世界的阳光、海滩和美食。
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和叔叔阿姨说声谢谢。有些时候,对有些人有些事说“感谢”二字,其实太轻了,但还是要说,因为情谊很重很重很重。
谢谢这些年在北京遇到的好人,也谢谢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让所有努力向上怀抱梦想的人有了“做梦”的可能性,让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或许,这就是北京最大的魅力所在。
如今这个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繁荣必将带来很多的社会矛盾。城市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但是我想,给它一点时间吧,有一点耐心吧,所有的一切都将和解。
走到了今天,而这一切的一切并非我有意安排或刻意计划。依稀记得时不时有人问我,你喜欢北京吗?我说,喜欢不喜欢不知道,我只能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北京已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从我选择在这里安家乐业的那一刻开始。每当深夜来临时,站在天桥上,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看着万家灯火中有一盏是为我亮起的时候。
就这样,渐渐地故乡成为了远方,而远方却成为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