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科技洪流中,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跃进,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一群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却似乎被遗忘在了时代的角落,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数字鸿沟挑战,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信息获取,更在无形中加剧了他们的社会边缘化。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1996年的报告中提出,指的是不同社会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和年龄层的人群在获取、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异。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差异尤为显著。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标配,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这些高科技产品却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他们可能因视力、听力下降,手指灵活性减退,或是缺乏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而难以融入数字世界。
在数字鸿沟的阻隔下,老年人成为了信息孤岛上的居民。他们无法像年轻人那样,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及时获取社会动态、了解国家大事,无法使用电子支付而劝退一批年轻消费者,甚至无法便捷地与远方的亲友保持联系。这种信息的闭塞,不仅限制了他们的知识更新和社会参与,更让他们感到自己逐渐被社会所遗忘。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老年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开始依赖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如在线预约、电子支付、自助服务等,这无疑为年轻人提供了便利,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们可能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在线操作而遭遇服务拒绝,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质疑,更是对老年人群体的一种隐形歧视。这种数字排斥,让老年人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被排斥感。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现在面临的数字鸿沟挑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搭建一座通往数字世界的桥梁。在政府层面一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如开发大字体、语音操作等功能,使科技产品更加友好易用。二是在制定政策方面,要求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并行,确保老年人不会因为不会使用数字设备而被排除在外。在企业方面一是科技企业应投入资源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和应用,如健康监测手环、智能语音助手等,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二是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应提供老年人友好的在线服务,如电话客服、人工辅助支付等,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在家庭与社区方面一是家庭成员应耐心指导老年人使用科技产品,帮助他们克服对科技的恐惧,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二是设立老年人科技服务中心,提供设备租赁、维修、咨询等服务,解决老年人在使用科技产品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应让任何一个人群掉队,特别是那些为社会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老年人。要倡导全社会尊重老年人,消除对老年人的数字歧视,营造包容、友好的科技使用环境。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