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到上小班的侄女手上拿着《幼儿园综合指导丛书》的《幼儿指导画册》,正想问问,谁想小家伙很是高兴地对我说:"姑姑,我来讲个故事给你听吧。""那好啊!"。我欣然接受,并"洗耳恭听"。宝贝将故事《小熊醒来吧》讲得很是连贯,就连细节描写处也讲得一字不落,我连连竖起大拇指给了她一个"重重"的表扬,小家伙这可乐翻了,硬要我也来讲这个故事。于是我便接过她手中的书,发挥我幼儿园老师优势,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故事来。可没想到,正当我沉浸在尽情发挥想象时,小家伙突然一把夺过我手中的书,很认真地对我说:"姑姑,不是这样讲的。小鸟叫小熊的时候,没有说:小熊你醒醒吧。还是听我来讲吧。"于是,小家伙又一字不落地将故事很连贯的讲述了一边。在惊叹她优越的记忆力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上大班的外甥身上,有一次碰巧也遇到他也拿着一本《幼儿园综合指导丛书》的《幼儿指导画册》,外甥见到我扬扬手中的书激动地说:"小姨,这个书上的故事我都会讲了。马上要考试了,我肯定能得100分。"看到他自信的表情,我真不知是喜还是悲啊!
一次也许可以说是偶然,那两次呢?难道,这就是我们为此追求的教育效果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立足儿童本位吗?我们的教育对象到底是孩子还是老师?为了呈现出班级幼儿发展全面、发展良好的美好局面,我们就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吗?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让我们沉思......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发展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上述的两个例子,却展现出了目前幼儿园实施评价的弊端:
弊端一 为了评价而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
很多时候评价仅仅作为一种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从实质上是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更不能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从上述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到,孩子只是评价中的一个"道具",一个学习"复读机"。孩子的语言表现力、想象力等等都不能充分的显现出来,这是与我们的教育大目标相悖的。
弊端二 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活动过程及其本身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纲要》中强调评价的多元性,评价标准、评价手段等等在不同孩子身上要有不同评价策略。然而,当真正在实施时,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做到多元。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受到传统评价的影响,重视其结果的显现,忽略其个体的纵向发展。就上述案例中的两位小姑娘,也许她们能语言流畅的复述整个故事,然而这又能说明什么?能说明她们的语言表现力强、想象丰富吗?显然不是。评价一个孩子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就仅仅看他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故事的复述能力、亦或是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吗?殊不知每个孩子的外在表现都是不经相同。也许在语言方面不善于表达,但他会通过画笔来展现他富有想象的另一面;也许对于老师上课的一个提问他没有回答,但在聆听同伴发言的同时会有自己的理解......
弊端三 扩大评价功能,评价工作偏离方向。
目前,幼儿园把对孩子的评价作为考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没有一个显现的东西可以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很多幼儿园单一的将幼儿园的发展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较为片面的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就给"评价"套上了"金属味"(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奖金)。正如案例中所反映,孩子要带着《幼儿画册》回家复习,目的是在测评时表现优越,这与小学教育有何区别呢?这难道就不是有小学化倾向了吗?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评价,发挥它的功能,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促进其情感、意志等各方面发展,真正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评价呢?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评价, 凸显儿童本位。
这一点,作为老师内心都是极其清楚,评价的对象是孩子。然而,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在不经意中转移对象,着眼点最终还是老师。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发展生态,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理念,先对幼儿进行"诊断",明确每个幼儿所处的不同"基点"。
1.进行幼儿信息采集
幼儿信息采集很关键。学期初,尤其是针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我们会通过与父母的沟通,进行表层次的了解,掌握孩子初步的发展状况。最常规的做法是进行家访,但又与平常不同,我们从孩子的爱好、生活、特殊关照之处三方面入手先设计了张表格,在家访时,老师会认真填写,这就孩子目前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老师可根据这张表格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阶段评价提供可可对照的标准。有的孩子也许在美术上是她的强项;有的则表现在语言上等等,这就为日后的评价确定一个目标。
2.制定幼儿成长套餐
也许看到"成长套餐"会有几许疑惑,评价跟此有何关联?其实,关系甚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跟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那么在进行了幼儿信息采集之后,接下来要做得自然是分析孩子的"优、劣"势。我们对照《纲要》总目标,根据孩子的各自发展水平会制定初步的培养套餐,如对语言表现力不是特别强、同时对较为内向的孩子,我们会制定"课中倾听+课后练习"的培养模式。有了这样明确的培养策略,我们在进行评价时就有理有据,老师可以根据其表现,采用观察记录的手段,对他进行形成性评价。利用先后的对比,来评价他的成长。评价主体始终是孩子。
二、评价, 凸显相机而动。
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其最终是通过改善教育现状而促进幼儿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实施的时候强调多元化,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都体现了富于评价方法之"个性"特色,作为老师,更要相机而动,展现评价之魅力。
1.因人而评
鉴于光谱方案中对幼儿风格的分类,每个班级孩子的表现个性都不经相同。有安静型的、创新型的、健谈型的、容易参加活动的、不容易参加活动的等等。我们在对孩子实施评价的时候,就要针对个性不同的孩子,根据为他制定的成长套餐目标,做到因人而评。曾遇到过这样的一种小朋友,由于在家受到家长的特宠,在小班阶段就已是超胖儿,集体活动中反应总是慢人一拍。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的话,似乎对他是极其不公的。于是对他,我们就用了"夸大"化评价手段,为他制作了一本"记功本",在这个"记功本"上记录了他每天的点滴进步。也许有的表现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可对于他来说则是最大的褒奖和鼓励。在"记功本"不断丰富下,该孩子的自信心也越来强,原本上课不愿举起的小手也慢慢举起了;原本在集体面前不愿讲话的小嘴,也慢慢用较为连贯的语句在伙伴面前念儿歌了......尤其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大大提高。他的进步与老师的"因人而评"是分不开的。多元的评价手段、多元的评价标准,给孩子带来了多元的发展空间。
2.因"段"而评
这里的段是指阶段。《纲要》提出 "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会把评价的方法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幼儿学习的不同时段施行,以促进预定行为目标的达成。孩子发展良好与否,不仅仅看他在课堂的积极与否,亦或是看他会背多少儿歌、会讲多少故事,我们更关注幼儿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纵向发展,依据不同阶段评价的不同类型,选择恰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这是最关键的。由此我们采用非正式观察、非正式收集、幼儿作品样本分析等技术,为孩子制作了《幼儿成长手册》,在这本手册里,从期初、期中、期末不同阶段,搜集孩子的资料,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有的《成长册》里以孩子的作品为多(每幅作品都有老师的点评)、有的则以活动照片为多(每张照片都有老师、家长的文字评价)、有的则以教师的跟踪观察为主等等。《幼儿成长手册》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足迹,家长通过阅览该册就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让每位孩子在不同时期,闪现不同光芒。依据不同的评价技巧,让孩子们在极具"个性"的评价中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实现幼儿评价的切实有效性。
三、评价,凸显长远飞跃。
评价最终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教育的优化。但目前有种倾向,将评价幼儿作为了仅仅衡量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大评价功能,将评价工作偏离方向。正如案例中描述,教师为了面子,牺牲了孩子的发展,得不偿失。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评价工作,不能仅仅以评价孩子作为学校管理评价。因此,我们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多维度、多标准地来实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