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昨天看了朋友圈发的一条视频,觉得心惊肉跳的。
在一家商场内的游乐场地,两个妈妈因为孩子发生了争吵,随后升级为双方互相扔东西、揪头发,厮打成一团,旁边好几个保安、服务员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两人拉开。两个妈妈都已经衣冠不整,头发凌乱,仍然怒气未消。
没有看到孩子,不知道孩子看了会不会害怕?
其中一个年轻妈妈还带着一个中老年妇女,估计是自己的长辈或者亲属,不仅没有劝架,还在帮着厮打。只能觉得,这是家风如此。这个年轻妈妈能够在公众场合,不顾形象,不计后果,是家庭教育熏陶的结果。孩子的将来会是什么样,不敢想象。
妈妈们,你知道吗?你们给孩子做了一个表率,那就是:不能被别人欺负,不用讲文明礼貌,一言不和就可以动手,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妈妈们,我们爱孩子吗?我们是在用这种方式爱着孩子吗?
如果多年后,你的孩子也在公共场合与别人因为小事厮打,如果有更恶劣的结果,你会想到这是今天种下的恶的种子吗?
然而,妈妈们还会以为这是爱。
02.帮忙的父母。
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班上的语文老师已经换了N个,现在仍然在以两到三个月一次的频率更换着。这个班的家长从三年级开始觉得语文老师不好,因为全班的语文考试成绩普遍只有70几分,于是不断有家长向学校反映换老师,有的家长还直接到校长室找校长谈判。学校迫于压力换了老师。可是之后没多久,家长们又提出新老师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再次要求更换,就有了现在的局面。
孩子自己会对爸爸妈妈说,老师很好,很喜欢老师,不要再换了。可是家长们看不到提高的成绩,就仍然认为老师不好,认为学校没有给配好老师,仍然采取写联名信等方式与校方强势对峙。
家长们殷切的爱子之心,听着朋友的描述我能够感觉得到。可是老师的不断更换,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好的作用吗?老师即使愿意到这个班教课,难道不是总要担心哪一天又会被“炒”?
家长们干涉学校的行为,又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印象?现在插手学校教育,左右老师的更换,日后工作了,是不是也可以插手单位的人事安排?孩子们耳濡目染,会知道只要闹就会管用,会不会有样学样?
03.特权的养成。
上班路上,本来挺顺畅的,路过一家私立小学,离着学校还有500米,就跑不动了。开过去会发现,是因为送孩子的车在路边停靠造成的拥堵。多数家长很自觉,在路边停下,孩子下了车就开走。拥堵的原因是有些车在路边停得时间长,车上还没有人;更有甚者,还会逆向停车。学校配有多辆校车,有家长组成的护导队,门口还有交警,但是每天仍然拥堵,和这些不自觉停车的人大有关系。
这些车多数是高档车,宝马、奔驰、卡宴,尤其是敢于逆向停靠的,无一例外都是豪车。可是,这种行为,实在说不上高档。开着豪车就能成为无视交规的借口吗?送孩子到学校真的只是学习书本知识,难道不应该学习怎么遵守规则吗?
车门打开,孩子们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进入校园,有可能不知道父母违规了。只是这种行为,或深或浅的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刻下这么一种认识:有钱就可以无视规矩。也有可能会给孩子养成享受特权的概念,车子都可以在马路上随意停,还有哪里是不可以停的?
04.毁灭的爱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动物也是这样。
儿歌里唱到:
老虎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用嘴叼着使劲摔,越摔它越长得快;
青蛙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生下扔掉再不睬,让他自己去成才;
袋鼠爱它宝乖乖,怎么爱?胸前长个大口袋,整天抱着不离怀。
这里面还缺少一种,就是上述这些例子中以爱孩子为名,武力争斗、干涉教育、培养特权,可能动物界不存在,所以儿歌里面没有。
为人父母的,该怎么去爱孩子?
无论哪一种爱,都是父母首先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样板,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家长是刻录机,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在孩子心上刻下记忆,一次又一次的加深,并把这种记忆最终训练成孩子的行为。
孩子又是一面镜子,照出家长的行为。随着他的成长,家庭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孩子的身上永远带着父母的影子。
当孩子身上有不好的习惯时,不要一味责怪,因为这是父母一遍遍影响的结果。
不要让自己的爱,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