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的启示:定义“建筑永恒之道”的3个关键词

2023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授予了一位70岁的英国爵士——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David Alan Chipperfield)。


他的设计风格“微妙而有力,低调而优雅”,以“惜墨如金”的笔触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以及对现存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 Welsh提供)

奇普菲尔德的大多数建筑并没有一个华丽的、有标志性的外表,甚至被有些评论称为“其貌不扬”。


也正因为此,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十几年建筑实践,有着不少建筑作品的奇普菲尔德,并没有像其他国际级建筑大师那样有着媲美明星的知名度。


良渚文化博物馆,2007年,中国杭州(图源:Archdaily,摄影:Richard Bryant) 
 浙江自然博物院新馆,2014—2019年,中国杭州(图源: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徐家汇书院,2013—2022,中国上海(图源: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奇普菲尔德一直认为,“建筑比建筑师更重要”,总是躲在建筑背后的他,人生经历曲折回环,他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


早年,奇普菲尔德曾在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等高技派建筑大师的事务所工作,但他并没有将夸张的高技派美学用于建筑的外表,而是将高技术作为建筑回应历史与环境的手段,致力于修复当代城市、环境、人之间相互断裂的关系。


在大多数建筑师彷徨、迷茫的时刻,在建筑界将目光都放在作品的标新立异上的年代,奇普菲尔德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和方向,并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一以贯之。


而他所坚持的,正是建筑从古至今,直到未来也都不会改变的方向。

第1个关键词:尊重历史

“保持对历史、类型和场所的尊敬,是做建筑的基础”

“我认为现代主义运动的症结在于:它努力变得更激进,切断与过去,乃至场所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建筑师正在追逐创新和新奇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摒弃创新,但应该保持对历史、类型和场所的尊敬,我想这是我们做建筑的共同基础。”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高速发展,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地被改变城市大规模更新改造,当人们在面对城市历史遗迹时,改造过于粗暴。城市传统被遗忘,对建筑的评价标准也越来越趋向于其对视觉上的冲击。怎样延续城市的传统,同时探讨建筑最本源的属性,是奇普菲尔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柏林的新博物馆修复项目,是奇普菲尔德对历史原真性的追求和对历史遗迹保护方法与策略上的全方位体现。他以“原真性”为修复原则,不仅进行了历史性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建造了全新的建筑。创造了全新的历史,赋予建筑新的时代精神。奇普菲尔德在此项目中所展现出的超高的设计能力为他赢得了 2011年的密斯·凡德罗大奖。


修复前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维基百科)


 修复后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在参考大量国际上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原则与场地相关的历史资料后,奇普菲尔德提出了一条原则:保护胜于重建,延续历史的真实性。新建的部分使用了与旧建筑完全不一样的材料,却延续了结构的连续性。


修复前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维基百科)


 修复后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Joerg von Bruchhausen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

在修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工艺陶片、铁构件、石质砖、木制门窗的再利用,不仅仅恢复了原有的建筑面貌,同时对于已经被淘汰并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本身的发掘与记录也为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范本。


修复后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修复后的柏林新博物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SMB/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奇普菲尔德的事务所负责了上海洛克·外滩源(ROCKBUND)11栋历史建筑的修缮和美丰大楼的整体建筑设计。11栋历史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分别为光陆大楼、广学大楼、亚洲文会大楼、中实大楼、安培洋行、圆明园公寓、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真光大楼,建筑修复以修旧如旧为基本原则,遵循历史的原真性。

美丰大楼的下半部分保留了原有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清水砖墙建筑立面,上半部分则是向上延伸11层而成的一幢14层办公建筑(图源:普利兹克官网,图片由Fangfang Tian提供)


修复后的亚洲文汇大楼成了全新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建筑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呈方形,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图源:外滩美术馆官网)

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修复中,奇普菲尔德则进行了现代化的干预,用桥梁连接了两栋建筑,这座混凝土桥建立了一种新的城市形象,可俯瞰新的雕塑花园,并将原本独立的两个入口串联起来。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图源: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除了古典建筑,奇普菲尔德在现代建筑的改造上也有过人之处。德国新国家美术馆是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移民美国之前在欧洲的唯一一件设计作品,它的修复涉及3万5千件原有的建造部件,在完成修缮养护后,它们将按照密斯·凡德罗原有的设计方案被安装到初始位置上。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将历史脉络及当代精神融合在一起的特质为建筑界所赞叹,自此,奇普菲尔德成为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之一。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图源:Archdaily,摄影:Thomas Bruns)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图源:Archdaily,摄影:Thomas Bruns)

另一位同样以历史建筑改造项目而为人称道的建筑师——卡洛·斯卡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以现代元素唤醒既存历史文脉中的生命,其重要性及难度并不亚于设计新的建筑。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的修复改造,是卡洛·斯卡帕对历史建筑真实再现的成功尝试,他刻意地将那些曾经遭遇炮火的累累“伤痕”保留在古堡的墙面上(图源:《卡洛·斯卡帕:超越物质》)

当现代主义建筑满足了大量功能性的需求之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在与历史传统脱离上带来的建筑文化缺憾,也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愿意重新理解这些弥足珍贵的建筑遗产,在保护物质实体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赋予这些神圣空间全新的功能。



第2个关键词:俯身环境

“某种特定的风格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应该去了解每个地方的独特性”

“今日的建筑、艺术与媒体越来越表面化,学习建筑的人总是快速地翻阅建筑杂志上的图片,只是形式上的抄袭这些图片,我认为应该停止这样的恶习,并且开始讨论实际的想法与议题,譬如城市、脉络、环境,而不是建筑的形式。某种特定的风格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以某种方式去吸收、了解并享受每个地方的独特性。”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

奇普菲尔德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结构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对地域文脉的尊重应该体现在具体场地具体分析上。因此,当面对不同的项目时,他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手法也不同,这也就解释了其作品从表面上不能以某种特定的风格定义,这或许会影响建筑师个人的名利,却是建筑的幸运。


奇普菲尔德在面对自然环境时,总是试图寻找建筑与地形之间的契合点,然后利用建筑创造出新的轮廓线,同时将景观引入建筑,让景观与建筑产生互动,二者共同构成新的景观。


作为在自己故乡英国的第一个项目,奇普菲尔德花8年的时间设计并建成了河流与赛艇博物馆,为了呼应环境,他摒弃了国际式的现代主义所采用的方盒子,而是采用英国乡村传统的坡顶形式,材料上也同样吸取地方性元素,在使用大量现代材料——混凝土、大玻璃、铅板同时也采用了橡木板。他把对于高技派的追求用在了建筑细节上,整个建筑的门窗系统全都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窄边框铝制平开窗,同时将建筑的透明性最大化。


河流与赛艇博物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Richard Bryant / Arcaid 提供)

2011年,奇普菲尔德设计的特纳当代美术馆在玛格瑞特小镇开幕,它像一座锐利的冰山矗立在海岸上,整个建筑将体块打散、错落排布,从而消除了建筑在环境中的突兀感,纯白色的单坡体块让建筑成为海岸线上的视觉焦点,赋予了建筑更高的辨识度。


特纳当代美术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为了回应自然,特纳当代美术馆提供了观赏壮美海景的视野,使游客如同置身于宏大的景观中,倾斜角度一致的屋顶为美术馆空间提供了北方的入射光线,将天空不断变化的光作为展览的附属品。


特纳当代美术馆(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Simon Menges 提供)

猪名川墓园礼拜堂和游客中心位于日本兵库县北,花园的灵感来自日本的草地和林地,隐蔽的无教派礼堂和游客中心彼此呈对角线排列,内部空间简约朴素,建筑所采用的混凝土并非常规的灰色混凝土,而是带有颜色的赤色清水混凝土,与周边自然形成了和谐的色彩搭配,也让墓地给人的感觉不再那么冷冰冰。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Keiko Sasaoka 提供)

尊重环境、俯身自然,也是很多建筑师一直在实践的。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其建筑基地处于被周围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中,建筑与地形地貌完全契合,如从山中生长出来的一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


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阿根廷建筑师埃米里奥·安柏兹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设计了施伦贝格尔研究实验室,建筑群体围绕中心的一条人工河流展开,并随着地形的起伏与水体的形态而变化,几乎没有任何传统建筑中屋顶、立面、体量的概念,建筑仿佛不存在。


施伦贝格尔研究实验室(图源:https://emilioambaszandassociates.com)

将建筑的主体性弱化,环境便凸显出来,没有孰重孰轻,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的空间,正如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所言:“当作品借着服从、体会和尊重宇宙法则将我们环抱时,建筑情感便存在其中。”



第3个关键词:以人为本

“建筑是围绕着日常生活的仪式展开的,应该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方式被感知”

“我们想要建造的建筑是围绕着日常生活的仪式展开的。我不会将建筑自身作为引起注意的中心。建筑应该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方式被感知,它如何在城市中适得其所?当你进入一座建筑时感受到什么?而当你处在其中时感受又如何?你对于一座建筑或是楼房的个人体验是怎样的?我认为这些东西始终都应该十分直接地感受到。”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

以人为本,是现代建筑师100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早在1929年,阿尔瓦·阿尔托就在帕米欧疗养院设计中,尝试探究医疗建筑的人情化。


(图源:帕米欧疗养院官方网站,paimiosanatorium.fi

2016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十分关注社会问题,并致力于改善贫民生活,他希望为人类争取到更好的城市环境,将“以人为本”的追求灌注于设计的每个角落。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2022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弗朗西斯·凯雷以他在家乡的首个建筑项目甘多小学,给出了他对于“以人为本”的答案。他利用当地现有易得的建筑材料黏土砖,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建造技术,让当地村民参与到建造过程中

甘多小学(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Erik-Jan Ouwerkerk提供)

奇普菲尔德则将建筑的“以人为本”升华到“人、环境与建筑的共生共荣”。


奇普菲尔德非常尊重建筑未来的使用者,他竭力调和室内与室外不和谐的因素,让建筑对所有人来说都容易接近,对全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在其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美洲杯帆船赛大楼的设计中,奇普菲尔德通过对整个建筑外部空间的梳理,建立了建筑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他将建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重要节点,让建筑在赛事和非赛事期间都能够承载公众的生活,这大大提升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 ‘Veles e Vents’ (图源:普利兹克官网,照片由 Christian Richters 提供)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的设计核心,是将一系列大型工作室空间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一个巨大的中央中庭为传统的办公环境提供了新的空间可能性,优秀的公共空间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让公共空间成为人们激活和改善办公环境的重要元素。


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总部(图源:普里克官网,照片由 Ute Zscharnt 为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提供)

开放于2019年底的西岸美术馆,建筑形态非常低调,奇普菲尔德的理念是让美术馆参与公共生活,美术馆由三个均为17米高的建筑体块组成,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美术馆舍弃了展厅,还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和公共教育空间,美术馆修长的造型试图将更多的江景带给参观者,扮演着联系滨江步道和城市空间的公共角色。


西岸美术馆(图源:Archdaily,摄影:Simon Menges)


 西岸美术馆(图源:Archdaily,摄影:Simon Menges)

当建筑界都在追求标新立异时,奇普菲尔德却将我们的目光引到对城市生活的关注上,他致力于通过个体的建筑设计来改善现代城市高速发展所导致的城市公共空间被侵蚀的状态,拉近公众与建筑的距离。

结语

“建筑师可以说任何他想说的,可以创建任何他想要的理论学说,可以描绘任何抓人眼球的形式。但归根结底,实实在在的物质性才是一座建筑真正的价值所在。”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

尊重历史、俯身环境、以人为本,奇普菲尔德所坚持的是“建筑的永恒之道”。


一直以来,奇普菲尔德所对抗的都是“现代主义建筑 ”所预设的固化形式,以及为使建筑成为“艺术作品 ”而忽略其本质的做法。


作为一个建筑师,他并不沉迷于为自己打造亮眼的作品集,而是以社会、生态和民生指引自己的实践。在设计工作之外,他还成立了一个小团队,里面有建筑师,也有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专门帮助政府研究诸如环境、交通、可持续发展和年轻人就业等的社会问题,奇普菲尔德认为,这些课题,才是作为建筑师和创作者最终要去改变和推动的东西。


“我想做的事情很多,这可能就是一种责任感。人生不可虚度,我的梦魇,常常如此警示着我。”



参考资料

《202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Archdaily)

《奇普菲尔德:全球化时代的另一种选择》(《ELcroquis》174/175期,作者: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

好书推荐

《卡洛·斯卡帕 超越物质》

《卡洛·斯卡帕:超越物质》精选了卡洛·斯卡帕十个经典的建筑项目,包括卡诺瓦石膏雕像博物馆、卡多雷圣母堂、古堡博物馆、布里翁墓园、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博物馆等等。从建筑的外形与功能、光影关系上对每个作品的精髓进行解读,角度独特,婉转悠扬,清新诗意,如同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威尼斯、维琴察、特雷维索、维罗纳、博洛尼亚的美学之旅。

《可持续设计》

本书全面介绍了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全书从场地问题、水的使用效率、能源效率的主动和被动式技术、室内环境质量、材料、评级系统以及未来展望等几个章节,系统介绍了可持续设计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众多成功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具体化,让建筑设计师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可用技术,抓住重点,拒绝乏味。

《功能三部曲:风格、形式、装饰的功能》

这套“功能三部曲”并没有采用作品的实景照片,而是基于电脑生成的图像,所有图纸也都重新绘制,从而保证了案例的选择不会受到地域、建造年代等方面的限制,充分地展示出了装饰、形式与风格在建筑中所体现的作用。海量的项目案例和理性的分析系统,让这套书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了一种能简单切入与理解建筑的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