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拜读了《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这本书,看了里面的内容,分别是意义、理论基础与应用策略,受益匪浅,同时也很烧脑。
习得新知:
个体行为狭义是指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广义是指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本书在定义方面则采狭义的观点。外显行为本书以个体整体性活动为主,它至少具有以下4种特征:自发的、持久的、变动的、可因训练而改变。
行为改变技术:应用学习理论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室管理、咨商及辅导等技术均称之,包括不良行为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塑造。
偏差行为:偏差行为乃指学生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适应者。
感悟:
林教授将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具体的行为塑造与矫正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使做父母的,为人师者,找到了可遵循学习的教育方法。
林教授在自序中如是说:不父母也好,老师也罢,不论无能为力,怎么一筹莫展,角色总要扮演,无法置身事外。面临这种情形,为人父母与为人师长,会觉得奇苦无比,或勇气尽失,尤其面对恶性孽子者为然。虽然如此,多少父母或老师还是不死心,仍不断努力去寻找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养儿育女和春风化雨的准则。
若每个家长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天下就不再有那么问题孩子存在,若每位老师能用心去阅读这本书,那么就没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是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