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在微信上诉苦:“我家娃都9岁了上三年级了,在学习方面拖拉磨蹭,没有时间概念。玩的时候样样行,做起作业就各种不对道,典型的那种你在旁边急死他也无所谓。好话坏话都说给他听了,他答应地好好的,没有行动,还是那样。你说这到高年级怎么办呀?愁死了......”
对孩子没有时间管理观念,很容易出现赖床、迟到、拖拉、磨蹭等各种现象。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跟在孩子身后催促不见效,和孩子的关系日渐疏远、紧张,真是特别烦恼。孩子没有时间管理观念,问题究竟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从孩子这个方面看:
1.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孩子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如果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我们首先接纳孩子的“慢”,避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然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教授一些方法,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2.注意力易转移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2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专注力结合时间管理方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提高效率,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3.意志力不强
有一些孩子,他们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还为自己设置了学习目标和计划,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头脑的想法与实际行动存在很大差距,制定的计划总是无法坚持下去,明明知道不应该拖延却难以自制,这使他们常常产生焦虑、矛盾和自责的情绪。
这类孩子首先鼓励和肯定,他们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做目标和计划。然后和孩子一起看看目标计划制定的情况,分析执行不下去的原因,进行调整。
4.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孩子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 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每种气质都有优势和劣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优势上,给予肯定、赞美、认同,引导孩子发挥优势,而不是聚焦孩子的“慢”,让孩子觉得不行、不好,没自信。同时避免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较。如果要比较,拿孩子的过去和现在比较。
5.孩子对要做的事不感兴趣
孩子通常是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一点不仅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也会这样。
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鼓励孩子,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如果遇到孩子完全没兴趣的情况,千万不能勉强。逼迫、强制会导致逆反、厌学。另外采取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用玩游戏的方式玩中学,学中玩(注意:游戏不是指电子游戏)。
6.动作不熟练或知识掌握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还可能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需要我们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掌握技能知识点,提升能力,以便孩子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从家长这个方面看:
1.家长包办替代太多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替代,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穿衣慢,妈妈帮孩子穿;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对于孩子完全可以做的事,家长要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不会的事,示范给孩子看,教孩子做,并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和尝试。
2.家长期望高,批评指责多,鼓励肯定少
家长期望与孩子的能力有差距,孩子达不到父母要求,会产生沮丧情绪。加上家长批评、指责多,导致孩子的的学习兴趣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孩子每天都是在被动学习,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条件,适当降低期望值,适当拆解目标,允许孩子的小进步。同时避免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达成自己的心愿。对孩子多鼓励、肯定,少批评、指责。
3.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平常自由散漫惯了。
孩子幼儿时期,家长忽视习惯培养,孩子生活没有形成良好的惯例,孩子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漫无目的。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主要是以培养生活、学习习惯为主,重视习惯的培养,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4.家长催促、唠叨太多
家长看到问题没有合适方法引导,担心、焦虑,从而采取催促、唠叨的方式,这些让孩子有逆反心理,越发指令、越催促孩子越慢。
养孩子不累,如果在亲子关系上身心疲惫,是方法不对。我们调整自己的状态,育儿先育己,,提升自己才能引领孩子。
5.跟风报班,孩子没有玩乐的时间
在社会的竞争环境下,家长倍感压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孩子忙于上学、上兴趣班、作业中,几乎没有玩乐时间。孩子越没时间玩就越向往玩乐,就会越抵触学习,抵触就拖拉磨蹭。
父母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做父母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减缓焦虑,结合孩子的情况理性选择兴趣班,合理安排孩子学习和娱乐,让孩子身心愉悦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