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大雨倾盆。浇透了拼命奔跑的流浪狗,也打湿了我的眼眶。
好不容易一家四口聚在一起吃了顿饭,饭桌上却出现了意料之中的争吵。幸好争吵的人中没有我,于是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到了屋里,任凭他们怎么争吵,我都在局外。
“我跟你说了,不要冲姑姑大喊大叫的,你跟她好好说话,你怎么就不听呢?”
“她根本就不了解我,我也不了解她,我真的很热我不想穿外套!”
“不是她不了解你,是你不了解她,你姑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原因是这样的,因为这一年我要高考,妈妈为了来陪我,就把弟弟寄养到了姑姑家,而他们俩却因为穿不穿外套起了争执,最后弟弟没有听姑姑的话,冲她大喊大叫,姑姑索性就告状告到了爸爸妈妈这里。
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争吵。
弟弟哭了,哭得很委屈。妈妈看不下去了,于是说:“你就不能等他冷静一会儿在跟他说吗?他现在这样,根本什么都听不进去,我真的是无法和你沟通!”摔门进入了我的房间。
待了许久,妈妈开口了,“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不喜欢和你爸爸交流了,他总是以一副教育别人的姿态去跟你说话,怪不得你会变成这样。”
我沉默了,并没有感到被人理解的快乐。
“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哭?”外面传来了爸爸心疼的声音。“我跟她说了好几遍了,我不冷,她非要让我穿外套……”弟弟的委屈声中还夹杂着哭腔。
呵,我心中冷笑,妈妈啊,你只猜对了一半。
对于今天这次争吵,我唯一的感受就是羡慕我的弟弟。他可能觉得今天被爸爸说了几句非常委屈,但是我却羡慕他能跟爸爸这样口无遮拦的讲话,羡慕爸爸会心疼他,为什么对我就只有嘶吼。
当我第一次被爸爸歇斯底里的教育时,我本能的反应就是反驳,对于这个事情我有不同的观点,所以我反驳他,而换来的却是更凶狠的喊叫,声音大的好像下一秒就要冲过来把我撕碎,我恐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和他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于是我变得沉默,变得冷淡,变得不愿意跟他交流,甚至讨厌和他共处。
沉默是一个人最大的哭声,它是世人向现实妥协时最无声的呐喊。
深以为然。
雨停了,我把这次无声的哭泣洒在了漆黑的夜空里,无人问津,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