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我们找到的,而是我们创造的。路不是原来就有的,是走出来的。创造未来、开辟道路的行动既改变了行动者,也改变了最后的终点。
——约翰·沙尔(John Schaar)
范围
4万英尺层面的基本问题是:长远的成功是什么样,它看起来、听上去和感觉如何?愿景是把目光放在横跨多个时间段、具有长期和短期影响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有一种简单的提法:你的长远目标(超过2年)是什么?更积极的问法是:如果你今后几年小有成就,你希望或者想象自己在干什么,是什么形象?
典型格式
如同“3万英尺”,适合陈述愿景的环境往往是管理层、管理团队、董事会和合伙人等召开外出会议。3万英尺和4万英尺的区别在于关注点和自由度的不同。
美好的期望是什么?”未来图景宛若出现在眼前时,就只看花多长时间让它梦想成真了。
用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模型打破僵局。顾问用各种办法帮助人们打开思路,“人生规划师”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如果”和“假设”的情境是常用的练习。让团队写一篇重要的文章,发表在著名的全国或国际性刊物上,宣扬小组或公司即将取得的业绩(好像已经胜券在握),这办法能产生许多有趣的结果。虽然这项任务听上去很像虚张声势,招摇撞骗,我却屡屡目睹它产生了一连串雷厉风行的决断,指明了方向,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个人,写出自己理想的未来展望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产生同样积极的影响。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数不清的例子:我认识的很多人(以及我本人)只是简单地列出了几件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美好事情,比如美满的婚姻、舒适的生活环境、事业发展、身体健康和多多赚钱等,不知不觉中,它们真的变成了现实。
如果想把这种未来导向的思维开展得更深入,可以描述一番未来场景,就像写一篇小故事,讲述理想怎么一步步实现。如果你擅长视觉思维,可以画一张“藏宝图”,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绘画、表意图像、剪纸、拼贴和剪报,都有助于打开思想的禁锢,激发创造力,给自己注入强劲的动力。
下面这幅图是我于1990年11月随手画的一幅图的节选。当时我就觉得,坐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也许有点用。于是我浮想联翩,把想到的都画下来了。20年过去了,图上的各项要素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即便细节有出入,本质却基本吻合。我画图时完全是瞎想的。是的,现在我压根儿想不起来,自己当年怎么会产生这些念头。可是它却牢牢地在我心里生了根,成为我从事一切活动的背景,让我睁大眼睛留心不期而至的机会,并且敏锐地做出反应。而且我心里也有了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未来就在前面!在它的鼓励下,我才敢冒建设性的风险。没有这张图,我是不会这么冒险的。(这张图有些地方模糊不清,不是为了营造朦胧的画面效果,而是不小心将水洒在了上面!)
如何、何时执行
“4万英尺”可以时不时地回访,让梦想保持活力;也可以只要情况需要,随时查看和思考自己4万英尺的构想。
以我本人为例,我和妻子达成共识:我们希望公司继续向前发展,以满足全世界对GTD方法的迫切需求,让它派上更大的用场,那么,我们必须考虑清楚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的具体前景。我们要吸纳新成员,扩大董事会,那么,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规模。
自立门户、离婚或再婚、继承遗产、意外的工作机会、突发疾病或残疾、死亡,这些都是重新展望未来的契机。
社会变革显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军事、商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剧变势必会迫使许多人、许多群体把关注的焦点从日常生活转向思考重大的问题。
许多人开始自觉地站在“4万英尺”(甚至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切身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以后,看问题的视角必然会提升。
非常情况下才有必要进行全面反省,但也可以是任何时候,不光是上文提到的转折期,还有短期目标出现问题的时候。规划不久的将来要实现哪些目标的唯一办法是瞭望远景。
现在就是未来
目标和愿景的真正奥秘不在于它们描绘的未来,而在于它们对现状的改变。我从没见过未来是什么样。
理想的图景,就会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一名无名小卒。我请你设想一下,5年以后你成就斐然,比方说,你实现了富裕、自由和舒适。
人们为什么对目标设定和愿景有抵触心理。至少具有51%的可信度,跃跃欲试的欲望。
由短期目标转化成可执行的项目,再由项目转化成下一步行动,一路走来,就可以实现惊人的效率提高。GTD方法基本思路的戏剧性表达就是:结果是什么?下一步怎么做?当“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这样高瞻远瞩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比如“给约翰打电话,商量厨房提案”和“上网搜索粮食分配问题的研讨会情况”时,是相当令人振奋的。你会摩拳擦掌,马上行动起来。
经验是,只要确立了愿景和长远目标,经常想着它们,它们就能产生结果。我自己的许多成绩,起因就是幻想或者偶然想到的主意。我一直放不下,把它列在“将来/也许”清单上,写在理想描绘的场景中,画在藏宝图里,一再强化自己的意识。即便我没有具体指明要执行的项目和下一步行动,它在我心里也走完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让我觉得不执行它就难受,进而努力去实现它。
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愿景,这样,即便你没有主动实施它,它也会渐渐积累到足够的势能,于是你为了把它从脑子里排除出去,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向前看是人性使然,必要时站在适当的视角,自觉地把这种本能放在大背景下,更是让生活和事业双丰收的一把重要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