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日子,总要来点特别的。
今天是植树节,本就想带孩子体验下种植的乐趣,更加明白植树节的含义。
碰巧在一个宝妈群里看到一个“播种希望,收获梦想”的户外亲子活动,征求过小家伙的意见后,果断地报名了。植树节她知道一点,之前跟我在家翻弄过花,说去种树,她还是很有兴致的。
到了约定的兴洛湖公园,竟下起雨来,无奈活动转移到了室内,某儿童活动中心,有些遗憾,不过能如约进行,还是幸运的。
签到后,坐在位置等待活动开始,芊有些迫不及待,“妈妈,什么时候开始种树呢?”我说再等等,可能小朋友们还没有到齐。
安静地等待了片刻,主持人终于登场了,简单的游戏互动后,期待的种植环节开始了,小朋友们兴奋地排着队领取自己的树苗和花盆。
拿到树苗,像获得的奖品,小心翼翼地捧到妈妈面前,“哇!是栀子花树苗呀!将来开花会特别香的,我们一起种吧!”一次性小杯子,一杯一杯地往里添土,满满的成就感。
在室内,虽然少了大自然的泥土气息,但单曲循环的《春天在哪里》,合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样有暖暖的春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看着孩子们随意涂色的风筝,想象着五彩斑斓飞满天空,自在美好。
种植,在家也可以,出来的感觉不一样,小朋友们一起,有氛围,有同伴,有秩序。
平时妈妈很忙,周末娃娃上舞蹈课很忙,今天难得的亲子时光,有收获,就有意义。
最后,植树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定在每年的3月12日?赶快整理,再给娃科普下!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植树的节日,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插树种柳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的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用种槐树替代官道上的土台,可谓利国利民的之大举。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1928年,国民政府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如今,全球环境问题突出,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应是一种自觉的全民行为,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举。
多种一棵树,多添一片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