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昨天,我在定锦茶空间参加了每周一次的亲子类书籍的读书会。我们共读的一本书是 《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

在这本书中,托马斯▪戈登列出了父母对待陷入问题区的孩子说的话。超过90%的答案被划分在了12类里面。他称之为12种绊脚石。

只要是我的儿子就不可以退学——我不接受。

命令、指示、要求

如果你退学了,就休想在我这里拿到一分钱。

警告、威胁

学习是一个人最能获益的经历。

教导、说理

你为什么不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家庭作业的计划?

建议、提供解决方法

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多挣一倍。

训诫、教导、摆事实

你真是鼠目寸光,你的想法太幼稚了。

分析、评判、指责

你很有潜能,你曾经是多么好的学生啊。

表扬、恭维

你说这话就像是个小混混。

谩骂、嘲笑、羞辱

你只所以害怕学校,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解释、判断、心理分析

我知道你的感受,等到了高年级你就会觉得好了。

同情、支持、使其安心

不上学你打算干什么?不上学你怎么生活?

质问

餐桌上不准讨论问题。最近篮球打的如何?

转移注意力、开玩笑

有一位书友说,我都觉得这些回答还OK啊,要是我的话,说的话可能还要难听,例如:你怎么就那么慢呢。比如你不会动动脑子吗。比如别人行,你怎么不行。

各位妈妈,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些回答是不是在孩子陷入问题区的时候,会很不经意就从我们的嘴里冒出来。

我在读这些的时候,有几个回答,我觉得很OK啊,为什么会是绊脚石呢?我带着疑问又读了下去。

之所以将这些典型的回复称作绊脚石,是因为它们会阻碍父母与孩子的进一步沟通。而且,这些回复也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负面影响,当然也会损害亲子关系。12种绊脚石会带来如下的潜在危险:

1.   让他们停止继续说话。

2.   让他们开始保护自己。

3.   让他们可以争论、反击。

4.   让他们开始有怨气、生气。

5.   让他们有负罪感——自我感觉很差。

6.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

7.   让他们感觉到他人不相信其有能力解决问题。

8.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理解。

9.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无理取闹。

10.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干扰了。

11.让他们感觉到很沮丧。

12.让他们感觉到像是在证人席上被人质问。

13.让他们感觉到父母们对他们并没有产生兴趣。

如此回应的父母们都毫无例外地发现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当一个人陷入问题区时,他人的探询、说教、教导或者权威,几乎都帮不上忙。而且,这样的信息,都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的思维碰撞,在我提出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减压谈话”时,更多地迸发了出来。

之前,我觉得“减压谈话”这个很棒,我也屡试不爽。

但是书友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我这个“减压谈话”本身就是一种同情,这个同情也会阻碍父母与孩子的进一步沟通。 

对于亲子关系而言,自然而然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当我在刻意“减压”时,也许真的就变得不那么自然了。

“我所理解的12种绊脚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坑,我们都在避坑,今天坑这个,明天避那个。大家有没有想过育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丽帆发起了疑问。

我没有吭声,因为我真的没有好好想过。

徐医生说:“育儿的终身目标是成就自己。”这个智慧的妈妈,早就学完了心理咨询师二级。

她儿子已经去上大学了。可能很多人说出这样的话,是轻飘飘的教科书,而徐医生用自己的实践,走过了那么路,然后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丽帆不愧是读书会神级的人物,上次,她振聋发聩地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今天又一次振聋发聩。

我想,那些思想走在前面的人正是思考了我不曾思考的问题。

我不想引用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这样话,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千帆过尽,然后像优雅的徐医生说,

我用我的实践和我所经历学习和成长,告诉你育儿的终极目标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丽帆说,现在《向往的生活》节目很火,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读书会。

徐医生说,谢谢芳芳带我来到这里,体验别样的读书乐趣!这里碰到了老朋友,碰到了正宗老乡,碰到了明姐,还有这么多优秀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人!也让我又探到了新的读书会!偶遇总是最美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后面会给你怎样的惊喜!期待下次与你们相聚。

我想感谢在公益读书会背后默默付出的组织人员和义工。正是你们的利他付出,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有这样的静谧空间。

我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思维碰撞,也可以各抒己见,也正是这样的学习,让我们走在了一条内求的修行之路上。

感恩遇见,一定不负遇见。

我是琼楼,希望你能喜欢我的文字。谢谢大家。 



                                                                                               文字:琼楼

                                                                                                            图片: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