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包仁丹工作室
文:周梵(幸福海教育)
所有的角色只是角色一种。当在一个陌生地方介绍你时,你回答的答案,便是目前你投入精力最多的角色认同。
你越是在意这个,就会对这个角色对应的客体产生好期待,越是在意自己是否在这个角色上取得被人认可的成就。
而这个是不太健康的,一旦形成这样我就是你,你是我的关系,你会特别在意和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
而你忘了自己,犯上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为你的客体着急。客体的一点变化,你都产生特别大的波动。
哪怕在关系中,被否认的并不是你,而是你角色关系中的客体,你的心情会被严重影响。
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那你需要找我来帮助你找到自己自我和角色的平衡。
当对自我本体关注和对角色关注严重失衡,你的行为,思考,关注重点会围绕你的客体。
而你忘记了你不仅仅是那个角色,你还是你自己。
还有,你还会自然忘了客体也不仅仅是他的角色更是他自己。
无论这个角色多么光环——某某儿子,某人太太,某局长,某著名影星……
如果你在一个角色里日复一日,在这个角色里思考行动,你会遗失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你会失去自己,变得空洞只剩下这个角色,还把这个角色衍生。
文:一包仁丹
图:包仁丹工作室
包仁丹从小喜欢看《读者》《青年文摘》读故事和散文……
还有毕淑敏的散文《三间小屋》,还有《女心理咨询师》写得很很有趣的。毕淑敏去学心理学时,老师告诉毕淑敏,心理学是一门福址。
她听到听到这个答案时,非常吃惊,一般老师说我这门课非常重要。而那位老师说这门课是福址。
所谓的新经济,本质其实是心理学,运用特别广,几乎可以涉及到生活。
包仁丹有时也纳闷,为什么那些伪道家那么有勇气。
他们竟然是在没有理论和基本概念时,说拯救众生的话,和传销洗脑没有区别的。(包仁丹的本来主专业是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学,辅是外国语文学的英语。管理学领域,包仁丹喜欢德鲁克管理,他的精髓是真诚自由,爱平等和规则,还有信任,支持而不是评判。
在大学也修了《道德经》,这个本来是老祖宗精华,社会上被一些人滥用和歪曲而吓唬人。《道德经》本质是讲领导者法则的,是管理学的范围。)
还有,除了现实世界,貌似包仁丹会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那里只有几个人在,在那里我们没什么身份光环,一个名字读书人——会分享一些往事,一些名家名言。
有些人习惯撸猫,他叫大喵,可爱的大男孩,很贴心的,当然还有喜欢带着圣人的打量去看问题的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例如:包仁丹说十句话,而其中的八句对方不知道听了没有,不过他的注意力在你说得不好的那两句上,而ta不当面确认,而是私下会告诉别人,你那两句话不好(这是流言蜚语的来源)有时,我也是有一个习惯,也会反思自己。
包仁丹一般不会屈服于领导责任和大道理。
举个例子:例如如果包仁丹去面试一个工作,包仁丹会告诉他,我们是工作关系,请你按照规则和规定,我们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和你自以为是的那样,要别人100%服从。
包仁丹也不管你孩子优秀,还是老婆出色,也不关心你认识了谁,哪个领导,不要说你认识谁什么的。这个和我们的关系有什么必然直接关系呢?那些与我们的工作并无关呀。
在我们关系里,包仁丹关注,包仁丹得到了什么,还有包仁丹付出什么?这个付出与回报的利弊?
读书人是包仁丹的其中一个角色,为包仁丹本人服务的,瑜伽冥想,瑜伽教练也是的,本科双学士,旅游专业,英语专业,这些也是的,还有是一个喜欢思辨思考和好学喜欢写作的人也是的,那些都是包仁丹其中一个角色,而包仁丹可以学习新东西,吸收消化很快的。在她愿意时,看一遍课程,她就会设计海报,考瑜伽教练证书也是。
这是包仁丹运用心理去裂变和激发可能的潜力,编辑订阅号……
还有心理学可以让包仁丹有机会在角色和自我之间想到平衡点,在爱人和自爱之间,在给予爱和感受爱之间不断平衡。所以,不要单一看他人和自己,发散思维多维度多角度。
这是一个自我剖析,心理动力是内驱力,也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