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定公问:“君使唤臣,臣侍奉君,该如何呢?”孔子对道:“君能以礼使臣,臣自会尽忠奉军。”

拙解:

这则主要讲君臣之道,用于现在就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部署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孔子告诉我们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领导应该尊重下属,真正爱戴下属,以礼相待,而下属首先应该忠于团队,其次同样尊重领导,尊重领导的决定与安排。上下部门都互相尊重,以礼相待,自然团体结为一心。在我们学校文化中,君使臣以礼,还是特别能体现的,学校文化完全是一种礼制文化,相互尊重的文化,自然校领导也真正起到了模范作用,真正佩服东哥。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先生说:“关雎那一章诗,有欢乐,但不流于放荡。有悲哀,但不限于伤损。”

借鉴:

《关雎》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描述一个男子追求一位姑娘的情诗,写他追求时的欢乐和求而不得的哀伤。

淫,过分,过量。 伤,损伤。

拙解:

这则告诉我们凡事要求中正,要适度。适度的乐,适度的哀。如果过之,就容易矫枉过正。不管是是喜是悲,我们平静接受就会保持,过之则会福变为祸,而祸可能更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先生说:“居上位,不能宽以待下,遇行礼时不能敬,遭遇丧事,没有哀伤,我再把什么来看察他呢?”

借鉴:

《八佾》讲的是历史时代文化的精神,最后一篇孔子感叹,一个时代如果在上之人不能宽以待下、宽以待民,对下、对民如果不敬,对丧事、灾难如果不真心悲伤,我真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拙解:

孔子对于文化提出三点:

1. 居上要宽。上属对下属要宽厚,如果过于苛责,则会徒增下属的怨气,不敢对上表达提建议,只是更多的发牢骚,泄气给下下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 为礼要敬。不仅对上尊敬对下更应尊敬,这里的是真正的尊敬,而不是讨好巴结式的谄媚,就像对聂校长,永远存着一份敬爱之心。

3. 临事要哀。也就是常怀一颗感恩,敏感,同理之心。所有的情感都是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不是为哀而哀。现在社会就有人专门请人哭丧,这个哀就太假,孔子也说“吾不与祭,如不祭”自己不是真的哀伤,不如不去祭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16评论 1 16
  • 刺客客舍里闻听乡语 正说着她那没落的族徽重又泛起金泽 临冬城之主复名史塔克 重又夺回昔日荣格 苍茫雪域 传衍之火熄...
    昆南阅读 748评论 0 1
  • 在我快要当父亲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不幸逝于06年一场车祸,那年我17,至今阴阳不能再相见...
    虹桥机场零点零分的夜阅读 3,318评论 1 2
  • -1- 我们常说,生而为人,唯有行的端坐得正才能立天地间而荣于后。话是不假,可从一堆老古董的嘴里说出来就变了种味道...
    八命先生阅读 10,439评论 48 63
  • 早就想好好地陪一陪父亲,虽然父亲脾气不好,病了之后脾气愈发的变本加利,连大叔丶小叔都惊叹,他们的二哥怎么脾气...
    一言一语一行阅读 1,18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