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那年,科里的武老师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书,我偶尔翻过两次,觉得很不错,书名我早已忘记,隐约记得作者是刘墉。过了一段时间,这本书一直在脑海里浮现,凭着记忆去了图书馆,可最终还是未能找到。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遗憾,如今,又重新翻看刘墉先生的书,竟有一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生出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
《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是刘墉写给女儿的,通过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谈论自由、公平、独立、责任、成长、写作等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对我来说,着实受益匪浅,只是遗憾为何没有早些读到。
读书和写作密不可分,三毛说过:“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所以,不要害怕读过也不记得,那些知识早已和你吃过的饭、喝过的汤,一起融入你的骨血,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关于写作这个话题,刘墉也有所谈及,他早年做过记者,说,记者写新闻稿时必须列入五项内容,“人地事时物”。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和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就一切妥帖了。
刘墉说他写《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小姐小姐别生气》,直到这部《靠自己去成功》都暗自有个目的,就是将美国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呈现出来。谈到美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自由,刘墉说自由不是不管不顾,只求自己开心,而是在大家守法的条件下,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下,才能谈论自己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而我给最大震撼的是关于“独立”的话题。我十三岁开始住校,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独立,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甚至照顾别人的人。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初中到高中,周日下午,爸爸送我回学校,整整六年的时间,80%的情况下,我会大哭一场。那时,就是觉得很难受,也没有说我就是不想上学,其实,送我到学校,我看到室友,也挺高兴的。可是,我心里有个坎,总也过不去。2008年,爸妈送我去外省上大学,他们走的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我的眼泪就没停过,他们走后,我自己躺在宿舍,哭了一下午。2012年,爸妈送我来北京工作,我强忍着没有哭出来,而妈妈后来跟我打电话说,爸爸在回去的路上,没忍住哭了。第一年上班在家过完春节,初七要回北京,初六晚上我整整哭了一晚上,眼泪是真止不住,以前哭累了总会睡着,而那次,一夜未眠。如今,在外工作这些年,慢慢地有了很大的成长,特别是去年小侄女的出生,让我突然不再纠结那些死结,仿佛以前看不透,想不明白的事情,忽然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有一些更重要的关于自己的东西正在悄然发芽。
独立,并不是简单地有一项得以生存的技能而已,而是真正地从精神上,不依附他人,成为一个健全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不懈努力的人。这时的你,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忘却了受到的保护,你不再委屈,也不再害怕,能够勇敢地迎接风霜雪雨,阳光彩虹。
而这,才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