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地摊经济”社评文章翻译思路拆解来咯~~
看了很多相关社评,最终敲定这一段,是因为开头那句话戳到我了。
译文及思路拆解均为译群人翻译团队原创。
第一句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烟火气”一词不太好把握。在李总理答记者问上,翻译姐姐处理成了“民生”livelihood。在现场口译中,这样的简化处理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但在笔译中,还是需要结合语境去挖掘。
China Daily在一些文章中将“烟火气”处理为culinary culture。暂不评论什么,毕竟“烟火气”一词的确很宽泛,如果语境里描述的是各地的小吃美食,这样的“烟火气”或许可以理解为饮食文化。
不过此处并不是。下文说了很多关于城市治理的内容,我们从这两天的新闻中也能看到,一些城市的夜色经济的确搞得红红火火,但也留下了很多问题,比如扰民、占道经营、垃圾卫生问题等。
因此,此处的“烟火气”姑且可以理解为“热闹的城市街景” a vibrant urban street life, the vibrant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life。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句话好温暖,让我想起小时候暑假,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我就会约上二三伙伴,去家附近的一条夜市街上逛,从街头走到街尾。哪怕什么都不买,一路走来,就感受着人声鼎沸,低头看商品琳琅满目,抬头见成排的燕子站满电线杆。
但很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夜市街没了。燕子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跑题了。
“抚人心”,就是抚慰,给人以宽慰、温暖、安宁,从这个角度上去想词。
可以用“烟火气”作主语,烟火气给人以安慰/触动人心/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
A vibrant urban street life is always comforting / can always touch our hearts / always sends warm vibes.
也可以用“凡人”做主语:
One can always find comfort in the vibrant urban street life / in the vibrant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life.
第二句
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该容得下小小的一个摊点。
“地摊”一般用什么词呢?roadside booth/stall/stand都可以。
这句原文结构并不难,是一个对比,不光要有A还要有B,很容易想到not only but also的句式,可以用:
A modern civilized city should have room for not only skyscrapers and high-rises but also roadside booths.
谓语动词还可以用define:
A modern civilized city is not entirely defined by gorgeous skyscrapers and high-rises. Roadside booths should also have their places.
Have one’s place这个词组用词简单,但是超级好用,有一席之地,可以变着法儿地套用。
比如去年翟天临论文造假,我们可以说学术论文容不得剽窃造假:
Plagiarism should have no place in an academic essay.
第三句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
“地摊经济”可以怎么表达呢?在China Daily上借鉴了一下下:
The stall economy
不过外媒用得比较多的还有这个词:street vending economy
Vending售卖,那“街边摊贩”就是street vender了。
这段话就是挺好的一个平行文本,三言两语介绍清楚了街边摊贩的角色。
这句话的依然是一个“不但而且”的结构,also用起来。
又出现了“烟火气”,这里倒是可以简单点处理为“民生”livelihood,“民生”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represents the livelihood of a city
“刻度与窗口”,可以合并处理,主要体现“地摊经济能够衡量治理能力与水平”这个意思,indicator最简单了,小主们gauge也可以了解一下?
…and is also an indicator/a gauge of integrated urban management.
中文句子那么长,但很多都在重复,比如出现了两个“治理”,“能力”和“水平”也是一个意思,但gauge这种词本身就有“衡量(水平水准)”之意,所以原中文里的“水平能力”不译也罢。
这句话的译文出来了: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represents the livelihood of a city, and is also an indicator of integrated urban management.
第四句
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如果严格按照中文的表达来组句,那么英文句子的逻辑就是错的。
是“经济沿街为市”还是“经济参与者沿街为市”?显然应该是后者。地摊经济的参与者是谁?不就是上一句中说的“街边摊贩”么?为避免一直重复street这种词,vendor一词此处足矣。
“给……带来巨大压力”,如果直译大概是bring great pressure to …这样的结构,但既然仔细做笔译了,还是尽可能地把语言润色一下。
“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可以“换物为人”,转译为“城市管理者” city managers/administrators。另外,这两个词是不是包含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结合最近的新闻来理解。比如我们会呼吁大家摆摊设点时不要乱丢垃圾,这个就是环境卫生管理;还出现了这样一个词:“有序经营”,也可以理解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这两个词,可以理解为:
to create a clean and orderly city
这个思路来自于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个高频词翻译:廉政建设,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廉政建设,即打造一个廉洁的政府,to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即打造一个干净、有序的城市,to create a clean and orderly city。
再看这句话的布局:
地摊经济(参与者)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整句话的重点应该在后半句,优先考虑将“带来压力”作为句子谓语,那么前面的“沿街为市”可以作为定语从句,去修饰“地摊经济(参与者)”,从而写出这样的译文:
Vendors who set up businesses along streets, however, put city managers under considerable pressure as they strive to create a clean and orderly city.
第五句
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
“取缔经济”,这个搭配其实有点别扭,经济不是你说取缔就能取缔的,“取缔”的更多还是街边摆摊的这种行为,street vending/trade。
这句话的重点还是在于后半句“取缔”,因此这个动词必须要做谓语,“各地”作主语。
“正是因为……”这种表示原因的词,可以做状语。
看到“压力”,一下子就要联想到faced with pressure这样的搭配,然后“城市管理”就去抱pressure的大腿,作后置定语。
从而写出这样的句子:
Faced with the mounting pressure in management,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in recent years, banned street trade/vending.
如果觉得上一句用了pressure,这句不想再用了,可以换为difficulties。
第六句
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
这句话稍微有点散,“保守行为”其实就等于“一刀切”,可以考虑放在一起处理,但“一刀切”前面还有很多信息,所以这样的整合无法一步到位。不要紧,我们先顺着 原文语序翻译,然后再对着初译看看有没有办法改吧改吧。
初译大概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吧:
Actually it’s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Instead of resorting to th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tackle all the difficulties in street vending economy, the city authorities need to guide and regulate street vending.
顺着语序写完这一长串,感觉还挺爽的。下面开始改了:
Actually赘词,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留或不留都可,建议删掉。
出现了两个approach,合并到一起:a conservativ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这是”的指代用such a…结构,前半句就出来了:
Instead of resorting to such an unduly conservativ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再看后半句。
“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如果单纯就这句话而言,这个信息是一定要保留的。不过放在段落中,前一句就讲了mounting pressure/difficulties,这句又来了个such a…指代上句的ban的举动,那么这里的“存在管理难度”,可以不译了。
“注重引导规范”,引导谁?规范谁?自然是摆摊行为,这里不动,因此这句话润色之后可以是:
Rather than/instead of resorting to such an unduly conservativ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he city authorities need to guide and regulate street vending.
还是觉得句子有点戛然而止,不要怕,第七句来了。
第七句
划定一定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存,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题。
上一句提出了很宽泛的两个举措“引导规范”。那怎么引导,怎么规范呢?第六句就是讲具体的方法,遂通过by doing方式状语,将这句部分内容与上句连在一起:
Rather than/instead of resorting to such an unduly conservativ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he city authorities need to guide and regulate street vending by ….
但不能把这么长的尾巴都挂在前一句吧?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拆解群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大长句,处理流程不外乎:断句+布局。
断句,就是根据意思,把长句子分成几个小句子,意思联系比较紧密的,凑成一对放一句话里翻译;
布局,就是在这样的小句子中,根据意思的重心分布,把动词摆放好位置,放谓语或是状语。
这句话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先来断句:
划范围、定标准、整合、统一管理、推出措施
“划范围”、“整合”、“统一管理”,这三个动词可以合并到一起,逻辑线可以是这样的:将摊位“整合”到“划定的范围”里,以进行“统一管理”,由此这个部分的译文大概就出来了:
by gathering them in designated areas for centralized management.
作为上一句的腿部挂件,这个方式状语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不能再写了,不然句子很长,层次不清楚:
Rather than/instead of resorting to such an unduly conservative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he city authorities need to guide and regulate street vending by gathering them in designated areas for centralized management.
再看剩下的几个还没有被处理的动词:
制定相关的标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而“定标准”和“推出措施”的目的也可以视作是为了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生活并存”,由此这个部分的结构可以是:
标准 should be set and 措施 introduced to ...(地摊经济与人民生活并存)
再细看一些选词。
“相关的”,relevant,不过可以更具体,applicable。
这种具体化的译法,比较适合原文较宽泛空洞的语境,比如:
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
We hope all those who are studying abroad will come back. All overseas students may return and enjoy proper arrangements for their life and work, regardless of their previous political attitudes. This policy will not change.
在这个上下文里,“妥善安排”包括生活、工作等方面,但如果只说proper arrangements未必有此含义。
至此,这句译文就很清晰了:
Applicable standards should be set and more people-oriented measures introduced (to get peddlers back to the street).
第八句
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存,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题。
原文中这句话与上一句之间并没有用句号,但是通过判断意思,可以看到,这句相当于一个小总结,可以单独成句。
整个结构用how to... is ...
“让……与……并存”,“地摊经济”其实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to make vendor economy part of urban life
“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做状语咯,without straining urban management
“考题”,可以转译为“挑战”challenge,还可以是“试金石”test。后面有各自的搭配,a big challenge facing..., a good test of...
这句译文就出来了:
How to make vendor economy part of urban life without straining urban management is indeed a big challenge facing city administrators/a good test of city governance.
至此,拆解完毕。
抛砖引玉,不到位之处,还请大家移步评论区温柔指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