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下楼,又见小区志愿者守候在楼前,敦促每家每户垃圾分类,每每见她都相互问候,倍觉亲切温暖,刚回时小聊,她说每天上午6点半守到9点半,下午再来2个半小时。
肃然起敬也。我上楼拿了瓶水果茶再下楼,她可能刚离开。左右小道张望了下,不知她背影消失在何方...
呆呆地站了会儿,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凤凰树,去年光秃的树丫,而今已亭亭如盖矣。左边小道一年长者牵着两只狗狗在散步,晃悠怡然;右边小径尽头刚行过一位买菜归来的大妈,晨阳安安静静地洒落一地...眼前这两朵粉粉的小花花在晨风中微颤...
那果茶就下午或明日再予她吧。进楼推门时还回味着,就在几分钟前,她快步取手中的门禁卡为我开门的瞬间暖心。
中学八年级思品教材中,有教授公益活动的内容,定义为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倡导个人的志愿行为,并言及将会有千万人同行!
上午的脑海中并未念起教材内容,只是想起人性虽私,然身边此类人已践行利他,战胜人性私利者,虽为各自精神所需,但在利他中亦实现精神上的利己(层级上较本能利己已然升华),故钦佩起敬!
愿无所求地将时间,仁爱施赠予于身边众人,行正确之事者,是对极善的追求,乃大美也!
故愿倾心将爱回报 ,给予精神上的肯定与呼应。愿彼此温暖!
因此机缘,再次重新认知志愿者精神和活动。(职业使然)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活动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自愿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者,从事的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是一种无偿的劳动,是那些思想境界比较高尚、有爱心、良知和奉献精神的人才会去默默贡献,传播爱心。志愿者行为与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相对成正比。
(摘选)在美国,做志愿者的宗旨是:“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做任何需要我们做的事。”100多年来,这种宗旨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做志愿者。可以说,美国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做志愿者的经历。即使是抹灰尘、擦地板、倒垃圾等小事,都会做得一丝不苟,让人敬佩。
于是,半数美国人每年人均做志愿者的时间大约为100个小时。换言之,人均每三四天就花1小时为社会做免费服务。我国公职人员人均每周做1小时的志愿者也难以做到。因而,在我国弘扬志愿者精神,鼓励人们做志愿者,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让做志愿者因此光荣。
(整理)志愿者的几种表现:
奉献
可以是有形亦可无形,时间,体力,脑力,财物...
友爱
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友爱可跨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
互助
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自助是唤醒助人者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之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故助人者自助。助人是使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因此也投入到利他行为的志愿活动中。
进步
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助人者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行为“进步”精神无处不在,正是这一精神的自励,使人们甘心付出,促进社会和谐。
(摘选)历史背景
志愿者制度的确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但志愿者本身的存在则自古以来已经存在,古时候的赠医施药可被视为志愿者的雏型。西方志愿者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透过义务工作表现出人性的爱及弘扬宗教的善性。志愿者制度的确立,是为了弥补政府对社会支援的不足,结合政府、商界及民间的力量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务。
特征
1、志愿者是无偿,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
2、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
4、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5、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发展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多年。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丁元竹主任介绍,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样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志愿者不仅进入了中国,还有了南北两个叫法:北方称之志愿者;南方则叫义工。香港,台湾两地就叫义工,台湾设有专门的“义工法”。很多在国内从事志愿活动的人,把志愿者和义工总是分开而谈,更有甚者认为,志愿者的档次要比义工略高些。实际它们都对应一个英文单词———volunteer 。
志愿者们
志愿服务最近几年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西方有学者专门指出,“如果说人类发展前500 年是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天人类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后500 年社会学、社会服务将成为地球上生存的重点,人类也将开始重新调整自己。”
分类
志愿者所从事的服务众多,当中可能包括教育、环保、倡导及福利等范畴,因此难以统一划分,故此出现了几方面划分志愿者的种类:
第一种是以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
第二种是以时间性划分,简易可分为定时性及临时性;
第三种是以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及文化类等;
第四种是以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行政性、专业性及辅助性。
动机
志愿者参与义务活动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我取向,参与者着重个人学习与成长,获取个人内在的满足感,依个人感受来决定参与志愿者。
第二类是人际取向,参与者着重他人和团体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结识朋友,获得他人的肯定。
第三类是情境取向,他们参与是为了回应社会责任,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动力
由于志愿者参与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单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纵志愿者,所以要运用不同的手法来鼓励志愿者持续投入服务,志愿者机构可从三大方面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需求,机构可在服务过程中满足志愿者的五种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动力。另外,在过程中,机构可以先了解志愿者对服务的期望,当志愿者的期望能够实践时,志愿者会有更大动力持续服务。最后是根据学习理论,在提供服务时,以奖励及惩罚来提升或删减特定的行为,从中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益处
一般都知道担任志愿者(义工)有益“心灵”健康,但事实上好处不仅于此。根据今天刊登在《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的研究,当志愿者对心脏健康也很有益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人员表示,研究人员试图了解当志愿者对生理状态影响的同时,发现志愿者工作能促进心血管健康。
作用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年轻人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2)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了年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
(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培养帮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它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