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开始新的写作平台“简书”,之所以想通过这个平台的进行写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公开自己的日记,我这几天想一件事,就是做一件事情或则一项技能时,一定是靠坚持、并且长期积累,才能日益增长,这是目前想的比较简单的目的,当然、也许经过长期写日记后,我也许能积累到其他的收获,这个不一定。
为什么喜欢写日记?因为这是提升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之前做过一个小小的测试,有一段时间特别的空虚,基本学习也落下,整个人的精神很恍惚,有种叫脚着地的感觉,在某一天我又写了一篇日记,把一天的经历都进行梳理,在整个过程是带思考的,那天晚上感觉自己的脑袋没有那么轻飘飘,有种感觉就是在不断的吸取知识一样。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因为工作上的尴尬,那是直接领导安排我写一篇文案,因为写作功底不行,硬是看着领导提供的素材,尴坐了一上午,最后还是领导来完成这篇稿子。
写做让一个人成长很快,尤其是思维上的转变,因为特别渴望成长,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我就会想办法去抓住,这是在转岗做运营的时候。有一次在给公司以外的小伙伴做简单的分享时,可能是自己的人缘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特别热爱学习,让一个分享很烂的人,啰里八嗦的把整个分享说完,还持续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分享后,那就是练习写复盘,为了这篇复盘日记,花了五六个小时,最后熬夜到凌晨3点多,第二天继续照常七点起床上班。
除了这些尴尬和疯狂的理由之外,还有更多的理由,支撑我去热爱写东西,但是唯一不变的理由,就是“学习”,因为学历比较低,当时出来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的人,现在这些都不成问题,因为通过学习让我一一克服了这写困难。
在网上有关于“写日记”的好处,资料有各种各样,最多的是关于小孩子写日记的好处。其实,对于写日记不止小孩能做,大人做了后一样能获得好处,每个人付出的时,以及写日记的目的不同,获得的受益肯定也会有所差异。
今天早上在得到平台听到一条语音,是关于写作的,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郑也夫在演讲中谈到文字功力对于学术的重要性,在郑教授教学这么多年,带过不少硕士生博士生,也指导过本科生论文。在这些学生当中,文字过关的比例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没有对写作相关的资料做过研究,也有具体的数据给到。假设,让全中国人都来写一篇文章,究竟有多少人能写出好的文章?或者有多少会写作?这是一个大问号,如果让必须要接触写作相关的人来写,又有多少人能达标?这也是一个大问号。
我的偶像,村上春树。喜欢他的理由很简单,每天坚持早上四点起床、写作4000字、坚持跑步,把生活打理的如此自律。还有一个偶像是李笑来,挺欢他讲的一段话,“他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人,因为他始终都在学习和成长。”
日后,我每天都会早起、然后以关键词的方式写一篇日记,看看能坚持到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