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自我约束,规则形同虚设;
如果没有被动遵守,隐患如同猛虎。
这个农历鸡年的大年初二,老虎再一次夺走大家的眼球,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热点。北京八达岭动物园的那场悲剧过去仅三个多月,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又上演老虎咬人惨剧,一次又一次我们已谈虎色变,我们不禁要问以后还敢去动物园吗?谈论担心之余,大家也在关心追问事故原因,想更多的了解到底哪些部门和责任人会得到相关问责。其实,不论事故最终怎样处理,已经有人付出血的代价,这代价带给人们更多的应该是警示和提醒,带给人们关于角色和规则的更深层次思考,不然事故本身并不会降低减少日后悲剧的再次发生。
仔细想想,很多事故、伤害、损失和矛盾的发生,是源于我们对自身角色的不自知和对规则缺乏敬畏之心,这适用于社会生活、组织管理、人际关系一切领域。
角色的不自知 ——无感于底线,触碰雷池
在动物园你就是游客,游客入门购买门票是入园要遵守的第一规则,不买票首先就要为此承担风险,当然这风险可能是被逮到接受罚款,也可能是付出生命的代价。逃票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吧,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住在铁路沿线,每天看来来往往的火车从家门口经过也是童年的重要记忆,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逃票爬上满载货物的货车车厢,那时幼稚的我只觉得那是非常胆大的事,对风险大概还并不了解吧。成年后多多少少从大人的言语中得知那样曾经有过一些事故。读大学时,和好友为了所谓的省钱,从栖霞山后山爬上山顶,票是省了,我们两人手掌磨破了皮,好友新买的T恤被划了一道口子,逃票省下来的钱还不足以买一件T恤。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凡事按照正常的程序走是天经地义,做自己该做的事即使发生什么也不至于遗憾。
规则的无视与缺失 ——安全的空洞猛于虎
说起规则,你真的认真去理解和遵守过周遭的规则吗。野生动物园明令告知游客中途不许下车,网上有人百度过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逃票攻略提醒那里有老虎在等着想要逃票的人,但两起事故的受害者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偏要以身试险,且不要说下车的人是因为闹情绪还是要去换座位,也不要说逃票的人平日生活状态如何,不论如何那都不能成为无视规则付出代价的托辞。如果平时我们都能好好遵守交通规则,行车者遵守交规,步行者按红绿灯行事,我们能避免多少意外的发生啊,想起天津快速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多数是行人横穿快速路所致,不禁唏嘘惋惜。
说起规则,身为管理者、作为组织者你是否用心考虑过很多结果是因规则的缺失而导致的。动物园有了告知,能不能在防止游客中途下车上再做些文章,或许能不能不允许自驾车辆入内,出现紧急情况,园内是否能进行紧急应对,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甚至不造成人员伤亡。有人想逃票,能不能不留逃票的口径和余地,能不能加高围墙加大看守力度。我们人口的众多,人员的文化层次和认知能力,都给社会组织在规则的制定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即是角色与规则的总和
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事故,这样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再次去热议规则这个话题,最近几天,看到一些公号推送了关于此事的文章。对于事故或者变故,我一向不惯于用文字表达的,生老病死、旦夕祸福又有谁能去说得清呢,只是想了几天觉得,放在日常的社会生活、组织管理、人际关系中,角色与规则同样重要,我们每天都在扮演各种角色,遵守处理平衡规避各种规则,选取这个话题和角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有的圈子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游戏想要打的好,想要通关获胜,就要按照游戏的设置按部就班去操作,社会生活的圈子也一样,不遵守游戏规则要么前功尽弃要么中途退场。曾国藩家训为何流传至今并被很多人争相去研究呢,因为家庭关系同样暗藏经营的学问。常言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家庭和睦的人都深谙经营之道,家庭关系是隐形的规则在主导,夫妻、婆媳、子女其实都在受制于角色的自我约束和规则的被动接受。同样地,管理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规则可循,那么管理者必须为出现的问题买单,管理一定要通过规则导向结果,所有优秀的管理者都是运作规则的大师。
说了这么多,
惟愿,自我约束——对规则有敬畏之心,对风险有规避意识。
惟愿,被动接受——规则在那,以降低风险;规则制定,必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