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发愤的草莓
你我都知道习惯有多么重要,可是现实中却常常见到:
不知道自己需要养成什么习惯
一次想养成习惯特别多,五指张开都抓不住
习惯坚持不下去,或者做着做变形了
很想好好养成好习惯,但不知道怎么做
......
每次想到要养成习惯,就倒吸一口气,眼前一片“路漫漫其修远兮”,前途未卜的感觉。
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会担心会害怕,是因为对这事不了解;当你已然了解,就会叹一声“不过如此嘛!”。不信,你可以想想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也有同感:“这就是高考?就这么结束啦?!”
解决之道,在于——先来一次全面了解!
这次,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3个层次类型
先来想想,下面这三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在相同的时长内达成?
原来不定时读书,要养成每天阅读30分钟的习惯
原来6点半起床,要养成每天5点半早起的习惯
原来喜欢抱怨,要养成不抱怨的的习惯
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层次类型的习惯,受到阻力不同。
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古川武士,按照养成习惯需要抵抗新变化的难易程度,把习惯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其中的“思考习惯”,我偏向于把它划归为理念习惯。
行为习惯
与规律行为相关,比如坚持读书、学习、写日记、写文章等等,培养难度最低。
身体习惯
与身体节奏相关,比如瘦身、早起、戒烟、增肌等等,因为需要对抗身体原有规律,除了思想上的抵抗之外,身体暗藏的生物钟也会起来“造反”,所以培养难度中等。
理念习惯
与固有理念相关,比如积极主动、先想后说、永不抱怨、时常反思、自我觉察、严于律己、坚持不懈、待人友善等等,因为养成过程需要对抗惯常的思维模式乃至秉性,正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培养难度最大,稍不留神又打回原状。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水中的冰石来比喻。
第一层次行为习惯和第二层次身体习惯看得见、摸得着, 容易衡量和观察,可以直接执行,就像处于水面上的冰石部分,体积小,象征着影响力较小。
第三层次的理念习惯看不见、摸不着,比较含糊,不易识别,隐藏比较深,如同沉在水面下的冰石部分,体积较大,意味着影响力更大,统领性更强。
理念习惯需要通过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升华而成。
比如,要养成“时常反思”的理念习惯,可以通过坚持每日睡前撰写“反思日记”这个行为习惯来慢慢达成;要养成“永不抱怨”的理念习惯,可以每天单手戴手环,每抱怨一次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起到提醒作用,以此逐步养成;要养成“待人友善”的理念习惯,可以从记录每天赞美他人的次数开始。
当你养成优秀行为习惯,身体习惯越来越多,它们升华出了理念,也会转化为理念习惯。就像水面上的冰石部分体积增大,冰石就会继续下降,沉入水下之下的部分更多。
比如,对于新手来说,一开始蒙蒙然,不知道要拿下什么习惯,可能只想着先从每天至少30分钟阅读开始尝试,以“恒”做事。大量阅读的人总不会没收获,时间会给你回报,甚至还是大大的惊喜。
因为时间久了,这种阅读的行为习惯在你不知不觉中,升华出学无止境,不断升级心智模式等“理念习惯”,让你受益。
只不过如果一开始就明确了这种终极的理念追求,在习惯养成过程中效率更高,遇到困难不易被打垮,不会轻易放弃,不会跑偏了方向, 就像瞄靶瞄得更准那样。
理念习惯的影响力更强, 能辐射到你人生中方方面面,更广阔的区域,所以与行为习惯,身体习惯相比较,理念习惯将是我们养成习惯时的更高追求。
二、1则循环链条
按照《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所说,习惯养成并且能持续下去,实质是建立了稳固的“暗示-行为-奖赏”链条。
比如要养成一个每天阅读30分钟的行为习惯。
你可以把书放在床头,并且起床时肯定能触碰以它,这时候,可以设置“暗示”为“每天起床后摸到书”,类似于建立了提醒机制,提醒你启动后面的行为。“奖赏”可以是坚持多少天后给自己买个小礼品或去外面吃顿好的,让大脑感觉到这个链条棒棒的,要继续坚持。
习惯坚持不下去,常常是在链条这三个节点出现问题。
在“暗示”节点
可能会有人没想到需要设置。着急的人心里念念不忘“我要养成哪个习惯”,却不知道要先建立这么一个提醒机制。
另外,设置的“暗示”节点,还必须是明显的,别让自己没当回事,无法推动后续的连接,那是白搭。如同设了“按钮”,却怎么按也没反应。
在“行为”节点
你必须让这个行为明确些,不要含糊不清。每天读书30分钟,要比“每天读书”这样的表述更清晰,不容易被你拖延。
如何这个行为是你以前未曾尝试过,一点都不熟悉的,最好能请教高手,或上网搜索,了解刚开始设置的量会不会太大,其间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在“奖赏”节点
要注意及时性,让奖赏能让“暗示”与“行为”间的链接得到强化。相隔太长时间的奖赏,效力会减弱。
想象一下小时候考100分时,心里兴高采烈地回家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如果那一刻父母没给,是不是期待落空,即使一个月后再补回来,已经不再high了。
“奖赏”不一定是物质构成,还可以是在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面前晒一晒,得到大家的精神鼓励,这也是一剂强心针。
同理,要改掉坏习惯就从切断这三个节点的关联入手。
三、4个必经阶段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动作和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习惯。不过,这个21天只是平均值,并不是说21天一定能形成习惯。
目前看来,通常习惯养成需要有四个渐进过程:“未知期-探索期-调整期-巩固期”。
未知期:
你还不知道习惯有多么重要,不知道自己需要养成习惯,更别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除非你主动意识到得发力了,否则我们永远没办法教会不抽烟的人戒烟的方法,因为不需要。这个阶段你不会做出什么尝试,直到某天你无意间受到某本书或某个人的启发,。
探索期:
你已决定要坚持一件小事。这时候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去达到行为标准,浑身难受,不自然。因为是刚开始接触这个习惯,你的习惯方案也是预想中制定的,这个阶段也是你探索的过程,看看这样的设定在实践时会遇到什么之前没想到的风险,看看会不会自己下的“药”太猛。
调整期:
你会感觉到有点“自然”了,但还需要“刻意”去坚持,因为不一留意,你还要掉回原样。这时候,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并且针对探索期发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你发现每天1小时读书对你来说都非常困难,也不妨变成每天阅读30分钟。
巩固期:
这时候你会感觉到比较“自然”了,而且不需要太费力就可以完成,你的习惯得到巩固。
这四个阶段,你可以想象成找对象谈恋爱的过程。
未知期是你不知道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别人问你喜欢什么类型啊,你挠挠头说:“不知道......”
探索期就是一开始面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要先了解对方的脾性,有时候发现对方不喜欢什么,自己心里会惊讶,但是记着就会好。
调整期则是在摸清对方脾性的基础上,开始慢慢磨合,为了爱的人,有时候就需要就着他或她,讲情甚于讲理。
巩固期是你们两人都把脾气磨合好了,慢慢进入感情稳定的阶段,虽然会小吵小闹,但不至于伤及感情根基。
如果不知道遵循这种渐进的规律,想一口吃成胖子,一下子就把新习惯搞上手,最后很容易把自己累坏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如果你天生有许多好习惯,那恭喜你,真是太棒了,你将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上述说的这些内容,你可能都用不上。
这种“天生”,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先帮你从两三岁开始培养起来的早睡早起、每天阅读、坚持运动等等。聪明的父母都是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高手,因为他们懂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的话:“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这就等于说,预先帮你驯服出不少战马,它们在你还不知道时,已经开始去征战,悄悄地积累战利品。你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不会无意识于它的存在,而它却能给你带来成长的惊喜。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福气,有父母先帮我们养成了一些好习惯。
当觉悟到这一点,无需抱怨,自己动脑筋便是。
想方设法把那些原本脱僵乱跑,不听使唤的“野马”驯化起来,变成想要的“战马”就好啦!
当你驯化出许多“战马”习惯之后,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节奏感,像马蹄声嗒嗒嗒有规律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