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我与吴老告别的日子,同时,我也对《致青年教师》 这本书做了临别,回想过去的一段日子,他(它)让我不仅受益匪浅,而且坚定信念。
一、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也有必要把一些美好的东西留给学生,我古话讲,也许这就叫做生命的延续或者是思维的传承。 《留点麦穗在田野上》 笔者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的麦穗遗落在地里了,那就不用找了。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流浪人,你已经把它留给了贫弱者,你已经把它留给了捡麦穗的孩子……这样的思想与我们的传统也许并不是很相符,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选择。但作为教师,这样的仁爱,我能应该把它教给学生并代代相传。这应该就是我们所传承的善吧!
二、然而在有的时候,当我们传授孩子们知识时,在智慧与爱的呵护下,更需要勇气。“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耻辱与高尚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 ,这时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勇敢的站到高尚的一面。有可能我们会和很多事对立甚至格格不入,不过还是应该毅然决然的坚定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当我们的传授与传统不符时,当我们遭遇家长 同时和社会的追问甚至谴责时……勇气将变得尤为重要。它是一种追逐教育的能力与气魄,并与之相伴的勇气。我们同样要保留好这样一份好的东西并教给我们的孩子,并时时提炼。
三、在讲到仁爱时,我国的古代便已传送 ,司在刘向的《新序》中有:“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叫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必。’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而现在的部分青少年在一些庸俗的笑声中,已逐渐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判断,甚至在很长的某个时期中,麻木与冷漠成为我们民族的名片,之后“冷酷”还在无情的蔓延,我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如此的现状,但是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降很可悲,且很可怕。
为了使冷漠不再延续,为了让仁爱不断传递。就让我们把传播仁爱当做教育理想吧!哪怕周围开满冷恶之花,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这不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 在吴老的字字句句中,每至一处都彰显出用爱来塑造教育 。
启蒙教育的基础,思维之花的绽放,成功路上的基石,民族未来的希望。 作为当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只能以爱来维护。虽然我们不必以父兄自居,但想亲人一样爱自己的学生,是不会错的的。
坚守爱的教育,我为自己成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