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一个人明明是初见,却如同从前认识一样,言行举止都非常熟悉,让人不由得在心里嘀咕:“这个人在哪里见过。”可是搜肠刮肚、推理逻辑都用上都找不到跟这个人有交集的时间地点。这时候浪漫的人就会猜想或许前生有什么瓜葛,可是想破头也弄不清缘起。这是人的局限,对宇宙的秘密永远是管中窥豹,真正的谜底只有上帝知道。而作者恰恰就是一部作品的上帝。读《红楼梦》的第一章就如同跟着作者重现了一次开天辟地的震撼。奇妙的是,作者并不是开篇就从石头开始,而是首先用作者的口吻申明主旨:经历一番梦幻之后不忍埋没当日所有之女子,故编述以告天下,不使泯灭。“梦”“幻”所提醒读者的是纵使如花似锦,总有零落的时候,盛极必衰也是自然规律。令人可以一窥作者面目的是“——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什么人敢于说这样的话?“不足”二字让曹公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站在神的高度上。
故事的开篇极其华丽。女娲炼石补天是极大的场面,最后以一块孤零零的剩下的石头的悲叹结束。读到此处总不免想到自己,到底是一块普通的顽石呢还是一块补天遗石。僧道出现拿走了石头,转眼已是几世几劫之后空空道人站在石前,纠结着石头上的故事值不值得传出去。作者用石头的自荐说出了创作的意图:不落俗套记述几个女子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供世人消愁破闷。好的作品有强大的吸力,能让人深深地陷在作品的情境里不能自拔,跟着作品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或者幡然醒悟。曹公的“喷饭供酒”一说显然是谦辞。空空道人从头到尾抄写,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并题一绝。那一把辛酸泪直流到如今,或深或浅,总有几个人解出了其中的滋味。
故事由梦幻起在甄士隐出场的时候落到了地上,地上的甄士隐又在梦中遇到了一僧一道,接着前面的幻境述说石头的遭遇,这真亏曹公想的出,本已落到了实处,又出离了现实,出入随心所欲,丝毫没有违和感。我们总说情不知所起,石头和绛珠仙草也是如此,因其娇娜可爱,所以逐日灌溉。这一分欣赏就是缘起,随后的逐日灌溉使彼此的情分渐浓。因此两情能长久相悦的真谛就是不忘初衷、细心呵护,并且非两个人都用力才行,否则用力的一方热情再高也总有一天会被消磨殆尽。绛珠仙草还泪本身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必定是个水中月镜中花的结局,很多读者都跟贾宝玉一样喜聚不喜散,愿意看到大团圆。其实细究起来,能白头偕老的感情最终都归于平淡,少有缠绵不尽的感觉。倒是那些短暂的相逢的美才有穿透岁月的力量。作为人这方面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是惜缘而已。甄士隐从梦中惊醒那一幕又是神来之笔,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怪不得庄子恍惚,看到这里我们也恍惚,此时此刻,是梦是真呢?
随后我们跟着甄士隐见贾雨村,贾雨村又风尘怀闺秀。贾雨村接受了甄士隐的周济那段很有意思,穷到丫鬟都觉得衣衫褴褛的地步,接受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的馈赠只略谢一声,做出不介意的样子。随后连面辞都来不及,匆匆忙忙就跑去干他的大事,可见起追名逐利的急不可耐。和前面的淡然成了鲜明对比,作者不费一词,而贾雨村的姿态形容已跃然纸上,让人看了不禁暗笑。接着小说里出现了第一个家庭的败落,应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俗话,先是女儿被拐,随即一场大火加上连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田庄上也不能安身的甄士隐只好去投奔岳父,又被赚哄了资财、经受白眼。跛足道人一首《好了歌》简直是从甄士隐的心中唱出来的,难怪他解的贴切、去的坚决。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多么戳人肝肺的对比!如果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也不能想象那些曾经显赫的家族的由生到灭,就想想人生经过的最热闹最繁华的那一场,那时的欢声笑语远远地留在当时的时空里,现在的眼前早已是另外的人另外的事。曹公不厌其烦地把一幕幕刺心的画面展示出来是提醒读者,下面那些繁花似锦最终都将灰飞烟灭。然而此时此刻谁能想得到呢?我们高兴听到好听的假话,而有意识躲避真实的残酷,总是抱着点大团圆的希望。何况还有贾雨村,甄士隐周济贾雨村可谓古道热肠,贾雨村会怎么报答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