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京剧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书写了余派的辉煌,
她和梅兰芳相爱相惜,却惨淡收场,
她是上海滩黑帮大佬杜月笙晚年迎娶的五姨太,
她的故事比她在舞台上唱的戏更曲折离奇,
她就是梨园才女,绝世名伶孟小冬。
01
1907年,孟小冬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
祖父、父亲、叔伯都是京剧演员。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孟小冬别无选择的走上了唱戏道路。
五岁随父孟鸿群练功,习唱老生唱段,
九岁拜姑父仇月祥为师,后和谭鑫培的琴师“胡琴圣手”孙佐臣学习须生,
12岁在无锡挂牌首次登台演出。
14岁随师傅仇月祥等在上海、浙江、济南、汉口、福建以及菲律宾等地演出,
曾与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台演出。
(粉菊花:著名的京剧戏班师父,香港演员林正英、罗家英、尊龙的恩师)
(露兰春:是民国时期上海滩著名京剧老生女演员)
(姚玉兰: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长女,京剧演员,黑帮老大杜月笙的四姨太)
她曾拜露兰春为师,露兰春是“上海大世界”共舞台老板黄金荣的侧室,
主演的《宏碧缘》长期满座,而此时竟与人私奔,不得登台,
只好请孟小冬仓促上阵救场,没想到居然同样卖座,这让孟小冬开始走红上海滩。
那时,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为了谋求艺术上更高的发展,
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决定北上深造。
当时北京京剧界的名角不愿意和坤角同台演出,
曾经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如金少梅、琴雪芳、碧云霞等人,都是在“城南游艺园”(类似上海的“大世界”)唱出名的。
琴雪芳早期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过,也算与孟小冬有渊源。孟小冬乍到北京就同琴雪芳合作,
琴雪芳那时专演《千金一笑》、《宝蟾送酒》一类的古装戏,是标榜梅派的,为拥梅的一些人所赏识。
由于孟小冬和她同台,爱屋及乌,孟小冬也获得他们的捧场。
孟小冬扮相好,无脂粉气,台风潇洒大方,嗓宽韵厚,不带雌音,
这在当时女老生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
旧时京剧界为慈善事业募捐,经常会联合各戏班的名角儿,举行盛大演出,
这种演出演员是不计报酬的,称为义务戏。
虽然没有报酬,但是能演义务戏的,基本都是圈里的大腕儿了。
当时代表正统京剧的三大贤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可谓炙手可热,都是义务戏挑大梁的。
有一次,在第一舞台举行的一次义务戏中,
大轴是杨小楼、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
压轴是余叔岩、尚小云《打渔杀家》,
未满二十岁的孟小冬,竟被排在倒数第三,与裘桂仙合演《上天台》。
荀慧生、马连良的戏码都在她的前面,这个排名几乎与杨梅余平起平坐,
孟小冬成为坤角老生被列入盛大义务戏中的第一人。
这在当时的北京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海报一出,轰动九城。
第二次义务戏中,孟晓东与梅兰芳合演了《探母回令》后,更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了。
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新星,
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
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
而且两人在堂会中不断合作,同台演出《梅龙镇》、《四郎探母》等,
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
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
02
孟小冬19岁那年,经人撮合与33岁的梅兰芳喜结良缘。
他们一位是美艳动人的“梨园冬皇”,一位是英俊潇洒的“伶界大王”,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其轰动情景可想而知。
梅兰芳当时已有一正妻一平妻,
出于种种原因,他并未接孟小冬进门,也没有结婚仪式,而是低调完婚,
婚后和孟小冬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
孟小冬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名角,
她却在当红时选择退出舞台不再唱戏,甘心在外面做一个没有名分的侧室,
可见她对梅兰芳的情深。
后来他们分开,众说纷纭,可二人却三缄其口。
不过从孟小冬后来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续登载三天的“孟小冬紧要启事”,
可以略窥端倪,
“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
虽未读书,略闻礼教,
荡检之行,素所不齿。
⋯⋯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
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
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
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
(兼祧: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
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在这场爱情中,谁负谁,外人又岂能说得清呢?
众人猜测孟小冬和梅兰芳之间的隔阂应该由来已久,
而这份启事所言的祧母去世正是他们分开的导火索,
新婚不久,孟小冬一个脑残粉引发的血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件事把梅兰芳和孟小冬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二人多少心生罅隙。
后来,梅党对孟小冬的评价传到了孟小冬的耳朵里,
他们认为孟小冬和平妻福芝芳相比,福芝芳更适合陪伴梅兰芳,
这让本就没有名分的她更是心生委屈,
加上梅兰芳出国演出弃孟小冬独去,
孟小冬一直渴望名分,祧母去世,
她以儿媳身份戴孝被拒绝入门参加葬礼,梅兰芳却含糊其事,
这让孟小冬对梅兰芳最后的希望都化为泡影。
骄傲的她最终选择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这段关系。
03
孟小冬傲然离开梅兰芳后,曾经大病一场,甚至一度皈依佛门。
分手时她曾对梅兰芳放过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
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当初孟小冬北上就是为了能汲取众家之长,使自己在艺术上能有所突破。
她一直梦寐以求能拜余叔岩为师,期间孟小冬多次找人说情,余始终婉言谢绝。
精诚所至,孟小冬和梅兰芳分开五年后,余叔岩终于收了这个唯一的女弟子,那是余叔岩已息影舞台多年,体弱多病,深居简出。
孟小冬也是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孟小冬一心要学到余叔岩的艺术真谛,所以非常用功,
余叔岩也倾囊相授,一招一式力求完美。
孟小冬每学完一出戏后有一两场实验性演出外,基本放弃了业务演出,
就这样一出一出的学习了30多出戏。
仅仅是《武家坡》和《击鼓骂曹》,孟小冬就曾经向仇月祥、孙佐臣、陈秀华、言菊朋、鲍吉祥等名家多次学过,
早在1920年就灌过唱片,却依然跟余师恭恭敬敬地从头学起,直到实验演出以后得到老师批准。
有人这样评价说:孟小冬自拜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
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是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
孟小冬的艺术在拜师余叔岩之后有了质的飞跃,能与当时京剧老生翘楚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相提并论,誉满全国。
孟小冬进入中年后,她的艺术已逐渐进入化境,颇有几分余叔岩盛年时的神态。
1947年,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活动中,
她出演《搜孤救孤》时,全国的京剧名老生前往观摩,
著名须生马连良和香港《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竟然挤在一个凳子上看了一出戏,
没有买到戏票的戏迷都在家聆听话匣子的实况转播,
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看完戏后连声称绝,
遇人便说:“小冬把这出《搜孤》给唱绝了,反正我这出戏是收了。”
此后谭富英果真再没唱过此戏。
一时间,孟小冬的风头盖过了伶界大王梅兰芳。
她做到了当初撂下的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
04
孟小冬再嫁的那个男人,论名声论地位,确实也不在梅兰芳之下,
他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黑帮头目杜月笙。
杜月笙有上海皇帝之称,不过通过多年的洗白,这个黑帮大佬后来已经成为上海实业家。
早年孟小冬走红上海的时候,杜月笙就很倾慕她,
只不过后来孟小冬北上,又遇到了梅兰芳,所以杜月笙一直没有机会。
杜月笙的四姨太是京剧名角姚玉兰,曾与孟小冬同台演出,后义结金兰。
虽分开北平上海两地,但姚玉兰一直与孟小冬书信来往,
杜月笙也一直不露声色的体恤关怀,
孟小冬感于杜月笙数年来的情深意重,
加上姚玉兰的一再撮合,后来就和杜月笙同居了。
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是国共两党争取的对象,
但杜月笙既没有留在中国,也没有随国民党撤去台湾,而是选择去了香港。
此时的杜月笙已非盛年,而是年逾花甲的病翁,
孟小冬也不再唱戏,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生病的杜月笙。
1950年,杜月笙计划全家迁法,姚玉兰计算迁法需要多少张护照,
孟小冬淡然的问杜月笙:“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年病重,孟小冬不离不弃,
他当然不愿意让她再受委屈,当即宣布与孟小冬成婚。
43岁的孟小冬终于有了名分,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孟小冬没有子女,杜月笙要求子女一律称呼孟小冬为妈咪。
一年后,杜月笙病逝于香港。
1967年,孟小冬迁到台北定居,闭门静养,由绚烂归于平淡,终其余年。
1977年,孟小冬因病逝于台北。
写孟小冬的时候,我特意找来《搜孤救孤》的现场版听,那个年代的录制技术还不成熟,略有杂音,但不影响感觉。
孟小冬的唱腔端严厚重,嗓宽韵厚,不带一点雌音,唱腔夹着观众此起彼伏的喝彩声,
让听的人不自觉入戏,仿佛置身1947年旧上海的大戏院,
我仿佛看到了台下端坐的杜月笙在摇头闭目打拍子,
又仿佛看到了怕见面尴尬而躲在家中听匣子的梅兰芳,
又仿佛看到了躲在舞台旁帮徒弟压场的余叔岩。
世人再难现孟小冬,堪称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