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但是,第一次做父母,育儿问题千千万,难免会有一个不自知的大坑掉进去,出不来。下面就来介绍几种育儿误区,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种或几种父母呢?
第一种:代替孩子成长的父母
孩子摔倒了,赶紧跑过去问疼不疼;孩子不吃饭了,赶紧跑去喂饭,生怕孩子饿着;孩子够不到东西,赶紧说爸爸帮你拿;孩子要自己穿衣服,赶紧又说妈妈帮你穿....这些情形是不是有点熟悉?这就是代替孩子成长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只会束缚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太多锻炼的机会,这样只会养出一个胆小,怕事,无法独自面对困难的孩子。
怎么做:这里不是说父母不应该关心孩子,而是父母应当给孩子足够多的耐心,让孩子慢慢成长,全然的体验生命中那些平常而又珍贵的事情,如此才是真的爱孩子。
第二种:妨碍孩子 成长的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总是喜欢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去替孩子做决定,他们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单纯的以成人的视角去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父母认为的才是对的,而孩子的想法永远不重要。
这样的父母妨碍了孩子看世界的视角与眼睛,而孩子呢,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封闭,不愿与外界的世界接触,失去了对一切事物的兴趣。最后形成一个自闭的人,过索然无味的一生。
怎么做:父母在遇到有关于孩子的事情的时候,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小事孩子自己做主,大事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多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给予孩子犯错的机会,而无论孩子的决定是对的,还是错的,那终将是孩子的一种美好的人生经历。
第三种:控制孩子成长的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自己内心的力量本身就不足,在自我价值方面有匮乏感,一般容易通过控制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爱面子”的父母。他们企图通过控制孩子的一切,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
这样的父母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孩子不能对自己的人生做主,长大后也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没有主见,没有自我,没有价值感。
怎么做:父母应该自己先成长起来,有多少人表面成为了父母,但是心智极其不成熟,所以在自己都没有力量的时候怎么去养育好一个孩子。所以,育儿先育己,父母让自己的内心先强大起来,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感所在。去做一个榜样型的父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不能自己做主,失去自我,过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我的人生。
第四种:忽略孩子成长的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度过低,通常也会不尊重孩子,容易让孩子感受不到爱,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位置。
怎么做:父母应当多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成长,不要过度“散养”,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爱。
四种育儿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如果有,那就尽快改正过来,做孩子的榜样,要知道身教比言传更重要,而会爱才是爱,不会爱是伤害。
最后,一段话送给所有的父母: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的恒久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先呵护孩子的成长,再促进孩子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