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找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988/10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何为良好生活》,作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的中文译者。

针对困扰普通人的问题,这本书进行了辨析,探讨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知与行、性善与性恶、快乐幸福与良好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本帮当代人解惑的哲学书。

1.听书笔记

01)良好生活就是着眼于品格提升和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也就是去过一种自我实现的生活。

02)与幸福相联系的恰当快乐,有它的天然位置。高品位的快乐总是与健康洋溢的整体相联系,而低品位的快乐,比如无节制的饮食、欲望的放纵等等,则往往处在毁败与伤残之中,不与任何健康的整体相联系。

03)幸福不全是快乐,它需要的是与德行相配合的至乐。而良好生活也内在植根于我们的心性,发挥我们的品格秉性,成就一份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快乐也会随之而来,这就是幸福与良好生活。

04)无论在哪个时代,良好生活的目标都要依托于纯良的心性、高尚的品格,才可能实现。至于快乐、财富等幸福的外在方面,也都会在锤炼品格的基础上,自自然然地跟随而来。

2.听书感想

听书的过程中,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个事情:

几个哲学系的硕博生,学习苏格拉底那样在市井跟人讨论,通过摆小吃摊的方式融入不同场景,为顾客解答哲学问题,有关于生死的困惑,有关于就业的迷茫。

对于哲学,人们往往认为是终极的,是高大上的,是教科书中那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不接地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哲学的视角,可以很宏大,关注世界的本质、现实的真理、人生的价值,也可以很聚焦,比如知与行的关系、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包括像控制的两分法之类的方法论。

不同时代有各领风骚的哲学派别,不同的哲学派别有自己的主张,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下,学习一下,答疑解惑,未尝不可。

回到今天听书主题,何为良好生活?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当下,为什么很多人生活迷茫疲惫,某种程度上在于选择太多,不知道何去何从。

可以看到万千种生活、工作的样子,网络上或现实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失去了自己的主心骨,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想不清楚判断取舍的标准。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随大流吧,结果走着走着发现,这条路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过程中太多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于是就很纠结,进退两难。

没有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按照自己的指南针、指北针去前进,很可能会用自己的腿走别人的路,活不出自己的样子。

如果只追求显而易见的那些东西,比如赚多少钱、掌多大权、出多大名、获多大利,也可能误入歧途,那些只是看上去是良好生活,真实情况并不是啥人都能担得起。

这本书告诉我们,良好生活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找,外在的东西、标签,都是从属的、附加的,内在的心性、品格才是根本。

要让自己的心性、品格配得上那些外在,这样才能过上良好生活,要不然也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良好生活”既是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哲学思考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就提出,“未经反思的...
    轩滕阅读 2,256评论 2 8
  • 思想史上的 “快乐主义者”,主张的并不是不问哲学一心吃喝玩乐。这种街头实践快乐主义者,像《列子• 杨朱篇》...
    Nietw阅读 38评论 0 0
  • 天天刷书,一起成长。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刷《何为良好生活》。 本书201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豆瓣评分8.6分。...
    海涛笔记阅读 779评论 0 9
  • 人没有完美的,接受对方优点的同时,也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缺点。快乐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
  • 究竟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过的良好生活?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其实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伦理学是哲学的一大分支...
    寻世良方Cc_Sandy拎0阅读 35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