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山月记》
几年前跟着一位星体运行爱好者学过一点有关星象学的知识,但我从小物理就不好,学了点皮毛便没再深入了。我偶尔会就遇到的星体组合现象和那位星象学老师讨论,有时能提出一些不错的见解,于是可能让那位老师产生了一点误解,认为我是一个刻苦的学生。
今天那位老师突然联系我,问我还有在学习星象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话水分极重。老师很开心,说他准备开一个直播,还是讲星象学,问我感不感兴趣,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我觉得这种机会很难得,所以去了。
直播在线人数不多,听老师的话,昨天已经开了一节课了,但是主讲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大家听得很困,今天他想讲点有意思的。
然后老师随机抽人回答昨天课上的内容,没有人能回答,我却能答上,其他人觉得我很厉害,老师语气也很高兴,说我是他第一个学生,能不厉害吗。我却觉得心虚,因为我已经丢下这门课程很久了,他问的只是很基础的知识,却差不多是我现在会的全部了。
这节课老师总在夸我,我只觉汗颜,想明天把落下的课全都补回来,装满我这个肚中无物的“空瓶子”。
在和认识多年的好友聊到此事时,我突然想起了高中时遇到的实习数学老师,他说我是他的骄傲,我没选择继续学业他很生气,但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
其实我的中考成绩并不算好,因为临近中考那段时间,我玩物丧志荒废了学业,我的中考成绩上我们那最好的高中差了一点,上次一点的高中却绰绰有余。由于当时初中老师的一句,“宁可做鸡头,不可做凤尾”,我选择了次一点的高中。
起初我打算在高中时从头开始,不再荒废学业,准备好好学习,也是正是那段时间的努力,让那位数学老师觉得我很努力。现在想来,那只是假装努力,当时连我自己都被自己骗到了。
成绩下来我总觉得对不住看好我的老师们,看到他们都绕道走,我羞愧的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信任,而是“欺骗”。我的表现骗了他们,我并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我是一个安于享乐的学生。
我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所以根本没有一样擅长的事物,只是知道了很多事物的皮毛,却能据此和相关爱好者侃侃而谈。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适合当个演员,毕竟这么多年,居然只有一个人发现我是个“空瓶子”。
我曾经的挚友是个文学爱好者,起初他也以为我是个对文学颇有造诣的资深爱好者,对我十分客气,相处久了他便换了副面孔,我知道,他发现我只是个“空瓶子”了。
他能发现我的本质,是因为我们是同类,正像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话,我和他都是“半信自己是块美玉”的人。我们都没有努力过,我与他不同的是,我曾假装努力过。
造成我们不努力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不愿意吃苦,骨子里只有享乐的基因;二是不敢面对自己并非“美玉”的真相。
“不想”和“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