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在我们眼里刘备只是一个爱哭鬼,又很懦弱,只会靠兄弟的天下的人。而到了后面,刘备他似乎成长了很多。不再是那个爱哭的,懦弱的只会靠兄弟的天下的人了。
首先,是因为他的智慧。
刘备他的城府太深。我们不妨想一想,刘备他是真心的宽厚仁慈,有正义之心吗?
傅干评价过他,“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说他宽仁有度。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使刺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刘平素让刺客刺杀刘备,但刺客却不忍心刺死他,认为他是一个人仁义之君。可能在他人的眼中,刘备就是一个宽厚又仁慈,还拥有仁义之心的人。
“曹公自长安举重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即曹公至,先主敛收众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在刘备前往汉中时,马超在关中起事,虽未成功,但却给曹操带来很大的阻碍,他控制不了西北,就很难靠近刘备,而事实果真如此,曹操未能旗帜,便引军还。刘备的计谋也很准确,预算到了曹操肯定接近不了他,也算准了汉中一定就是他刘备的。也说明刘备的智慧也是很常人望尘莫及的。
“先主北道葭荫,未即讨鲁,厚树恩德,已收众心。”我们看到刘备他把收民心放在第一位。
刘备他放弃他原来的懦弱,走在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道路上。他知道这条路需要他宽厚仁慈,需要他的智慧,需要拥有民心。这,就是刘备他的智慧所在。一个领导者就必须拥有这样一个城府,否则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其次,刘备胸怀大志。
在刘备年少时,就已经能够体现出他些许的胸怀大志了。“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车盖。’”刘备小时候与朋友一起在树底下玩,他说:我必然会乘坐天子的车。刘备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身为一个童子,他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从小就有成为天子的志向。小时候的刘备已经拥有这样的志向,长大可还得了?
在他长大了之后的时候,也透露出他的胸怀大志。 “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这里面隐藏着怎么样的含义?刘备之前认过一个义子刘封。四个儿子的名字合起来叫”封禅永理”,“永理”的意思则是长久治安。合起来”封禅天下后,得到长久治安。”刘备不忘在自己儿子的名字里隐藏着含义,隐藏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报复。
刘备他拥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三顾茅庐”这个事件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请诸葛亮出山,每次都是恭恭敬敬,谦虚的来请诸葛亮,从而让诸葛亮顺利成为他刘备手下的很受重用的人。诸葛亮的计谋让刘备赢得了许多场战役,如果不是诸葛亮,刘备的成功也不可能来得如此简单,不是特别的难。证明刘备的坚持造就了他以后的成功。
“先主求和与吕布,助先主围布于下邳。”刘备连续两次败给了吕布,但他仍不放弃,坚持去打第三次仗,果然赢了。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呐,坚持的人注定会成功,刘备就打赢了这场战役,战胜了他自己内心里以前的懦弱。坚持不懈也成为刘备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他为了成功而不得不去投奔他人。他先后五次投奔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虽然前半辈子就这么投靠过去了,但刘备仍旧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恐怕常人是做不到的。到了最后,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为他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了,最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通过刘备的智慧,胸怀大志,和他的坚持不懈,他就不再是那个爱哭的懦弱的,只会靠兄弟的天下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