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冰之乐】

与前两年作为野冰场地,人们自娱自乐、自由自在滑行的场面相比,大寒都过去了,收费的奥园龙形水系冰场的大片水域居然还未上冻。

小时候,天气比现在冷的多,因为每年冬天不要说什刹海,连护城河的河道都成了人们滑野冰的好去处。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自然不可能跑到护城河滑冰,更何况那个年代一双冰鞋也算是件奢侈品。但一切挡不住孩子们的创造力。

不记得是院子里哪个孩子起的头,一天下午,二十多个孩子在院子里浇水冻冰建冰场。

有必要先说说建筑物的形状。

拆改前的和平里七区七号楼是一栋成“凹”字型的筒子楼,开口向东。开口处还有一间锅炉房和一幢大烟囱,像一道影壁。因此里面有一块面积颇大且相对封闭的空地。

说回建冰场。

二十几个孩子先用一块块红砖在地上围出长方形围堰后,有人回家拿来脸盆、水桶,到一楼几间厨房取水往围堰里倒。筒子楼的厨房是公用的,门都开向院子,进出自由。

等围堰的水多起来,便会从砖缝外溢,一些孩子捧来泥土堵住外泄点。分工明确,倒水的,堵漏的,一个下午,一个人造冰场便注满了水。至多两天,便大功告成。

再说说做冰车。找五到十厘米,长半米的两根方枕木最佳,一根长钢筋截两段(固定在木头下加速冰车滑行),用几块木板在上面连接即可,想舒服点,再钉个小凳儿。

说说简单,对七八岁的孩子每一项都是对今后生活有益的知识点,比如,把钢筋烧红更容易截断弯曲;比如要用钳子夹着钢筋加热......

还要找两根半米长,小拇指头粗的铁签子做撑杆,捅炉子的铁筷子也行。与在大街上找块石头都费劲的今天相比,所有的原材料似乎下两次楼就能凑齐。

放学后拿上自制冰车,在楼下滑上几圈。而最快乐的时候是天色已黑,其他孩子回家吃饭,冰上只剩下另一个玩伴,四支铁签奋力戳着冰面,冰渣四溅,两辆冰车绕着圈玩追逐赛。白炽灯泛黄的光从家家户户窗里透出来,整个大院是一片暖色,鼻腔里除了干冷的空气有时也夹杂着炸带鱼的香味。

其实我一直没明白,早年间马路边常见几垛一人高的红砖究竟有何作用,倒是给私搭个鸡窝兔子窝提供了方便。

当然红砖也还另有用途,那时急诊室里脑袋开瓢儿的人比现在可是多很多。

宝啊,这可不兴Xiao呀!

七区七号楼拆掉重建了,没有了锅炉房,没有了大烟囱,没有了自制冰场,也再也闻不到炸带鱼的香味......

清冷灰暗的冬季傍晚,除了吸到肺里的冷空气,耳边只留下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时光如梭,时间过得好快...
    384e4a357700阅读 6,974评论 0 0
  • 七区七号楼是一栋三层、仿照苏联早期建筑形式、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筒子楼。共四个楼门,我家住一号门三层。 楼梯将长长...
    好一而博阅读 3,418评论 0 1
  • (一) 春天终于来了,桃树在春风的号令下,慢慢的长出了新枝芽,嫩绿色的,让路过的人看一眼,就会扫清冬日积攒的阴霾。...
    曹宏达阅读 3,411评论 1 5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走刀口。文责自负 一 轮胎厂家属院都是已经二十多年的老楼了,南北排...
    大石头村阅读 7,466评论 8 226
  • 对家乡的回忆,东北人无法绕开冰。 上周末和媳妇去了什刹海冰场,她是云南人,还从未见过这样大面积的冰面,是第一次上冰...
    三麦阅读 2,8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