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
触觉系统:是皮肤对外界一切物质产生的感觉,是最基本,最先发育的感觉系统,也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感觉系统。新生儿触觉已经高度发育,对触觉敏感。
前庭平衡觉:通过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和前庭器(耳石)来检测我们在受地心重力的作用和身体移动时形成的感觉。感知重力感和身体平衡感。是其它感觉系统的基础。
本体觉:又称深层感觉,个体所处空间位置、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感觉。作用是感受运动状态,促进大脑功能发展,促进运动发展,提高行为的表现力。
视觉:外界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后,将光能转换为视觉神经冲动所产生的感觉。作用是提供空间定向的信息,提高事物的感知效果。
听觉:内耳接收器接收到空气中的声波刺激以后,传到脑干听觉中枢整合处理而产生的感觉。其作用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提高事物的感知效果。
嗅(味)觉:挥发性的物质分子或可溶性的组织分子的刺激嗅核或者味蕾所引起的感觉。作用是保护个体,养成饮食喜好,影响情境记忆。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对成人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贫乏受限制的环境会妨碍大脑的发展。
2、感觉餐即是训练师为了符合或满足孩子对某些感觉的特殊需求,事先设计或安排好的针对性地提供孩子一天所需的感觉刺激量/活动方案/清单。
主要目的:在孩子所处的环境中,提出“恰当”的感觉输入,满足并维持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预防感觉或情绪负担,从而帮助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更加专注或更具技巧性。
作用:有助于预防很多不良行为,如自我刺激或自虐;有助于维持专注与互动;当孩子感觉到舒适且有了掌握感时,还能避免焦虑情绪。
3、这门课程从专业内容广度到深度都非常丰富,也很有挑战性。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接触到很多感统失调幼儿,有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有些家长意识到却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去改善,其实从我同家长深度交谈中了解到,感统失调原因大部分都是家庭养育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所以对于课程中介绍的各种感统系统失调的具体表现、原因、危害、评估和训练方案这些剖析印象深刻。另外对于大家热切关注的现象如是否给孩子看电视、使用学步车、该不该让孩子爬……这些话题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和权威建议。
感统训练需要执行落地,所以需要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适合的方法。因为本课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成功案例分享,对于感统训练是否对孩子有普遍,明显的效果也没有定论。目前我工作中发展的问题有:身边的专业感统训练机构寥寥无几,早教机构的不专业,医院里的受训幼儿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比如自闭症,脑瘫,多动症患者,让稍微感统失调的家长望而却步。
幼儿园的老师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并没有专业的训练能力,也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所以这些孩子的情况仍然是困扰养育者和教育者的因病。
二、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航航,男孩,四岁半,就读幼儿园中班,母亲专职在家待孩子,家住工业园区,爸爸工程师,平时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家有奶奶,爷爷,爸爸。
主要表现:语言表达能力较迟缓、喜欢干扰其它幼儿,不高兴时有暴力倾向,中午在园基本不睡觉,尤其排斥集体活动,坐不住,喜好个人单独活动,爱拼积木。经常跑出教室去其它班串门。
2、感统综合能力诊断与评价:
妈妈反映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慢,只能说单个字或词,因为孩子爸爸小时候说话也比较晚,奶奶认为可能是遗传。去医院检查过,没有生理性问题,做过脑部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临床观察:
视觉失调回避:拒绝与大人或同伴的眼神接触。
本体觉寻求:习惯冲撞墙壁或物品,具有破坏性行为,走路脚掌拖地声重,行为粗暴,着衣比其它幼儿单薄却很少感冒。
触觉寻求:不分物品是否干净,喜欢往嘴里塞,比如掉落在地的食物,空调管子的水往嘴里吸。
前庭寻求:喜好极端,危险性动作。动作发展比其它孩子好,没有危险意识。
听到过大的声音会捂耳大喊大叫,吃饭挑食。
3、综合评估结论
视听觉回避,前庭觉、本体觉寻求。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妈妈在家如果孩子不听话会武力恐吓孩子。建议母亲重视起孩子感统训练,心态放平和。每天规律且分散地提供大量动作与平衡作息交替,安排动态与静态活动。负重活动或深压活动。感统训练器材有大笼球,轮胎秋千,三轮车,脚踏车,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