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歌不缀 节俭不息
节俭的美好风尚已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已成为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内核,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盈,节俭的美好风尚已被横流的物欲与攀比心理所污浊,引人深思。
“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古以来,先人对节俭的要求没有停息过。不仅孔子提倡节俭,墨子也有“节用”“节葬”的理念。可见,节俭是自古至今都被提倡的人生之道。
古人认为检有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从此可以看出,养成节俭的习惯,万利而无一害。
可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虽使人们衣食无忧,却滋生了更为普遍的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朗朗上口,可现实与理念之间的鸿沟却难以填平。
如今餐桌浪费触目惊心,大胃王直播浪费粮食博人眼球,人们忘记了物质匮乏的时期。
虚荣之心侵蚀着社会的良知。
而省吃俭用捐款千万资产的马旭两口人,一生节俭,能再缝缝补补的东西绝不扔掉,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
在当今严峻的形势下,粮食危机依然紧迫,暴雨洪水使产量降低。此时再奢侈浪费,最终讲危及我们自身。
在这个情景下,提倡节俭是有源可寻,厉行节俭,是大势所趋。
摒弃浪费的不良行为,重拾节俭的生活习惯。
那些“花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就是在打击经济”的言论,都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只会欲盖弥彰。
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适度消费,弘扬传统美德。让一己之力促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进一步。
节俭是一种德行,而奢侈是一种恶行。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