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最美不过《诗经》(二)


        伊人情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凄清的秋季,芦苇丛生的水边,清晨的薄雾,白净的微霜。

清新,朦胧,神秘。虚虚实实。

伊人一会儿出现在水边,待你接近时,她已经离开。一会儿又伫立在水中沙洲,掩映在摇曳不定的苇花丛中。跋涉而往,她却不见了踪影。回首望去,又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时远时近,飘忽不定。


距离产生了美感,又加重了美感。思念和追慕,不会因为距离近而停止,也不会因为距离远而消减。追寻不到的怅惘,如同密集的蚁群爬过,令人心痒,而又痛苦。

主人公,伊人,面目如何,不得而知。因而存在着无限可能。


现有的说法包括刺诗说、周贤说、恋人说和象征说。一般人们读这首诗倾向于作为爱情诗来解读。那么伊人就是恋人无疑了。

伊人难以确定的行踪,难以捉摸的态度,使人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希望还在,同时夹杂着忐忑与惆怅。

薄雾笼罩的清晨,覆盖着微霜的芦苇丛,飘忽不定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幅水墨画。

道路迂回漫长,思慕伊人却被道路所阻的缺憾,阻挡不了的是溯回溯游的执念。在可望不可即的距离中始终没有停下追随的脚步。

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而上下求索的过程构成了人生重要的内容,正是这不停地追寻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回顾人类历史,不也如此!惟其艰难,才更加欲罢不能;惟其难得,才会魂牵梦萦,不愿放弃。这求而不得的矛盾正是此诗的最大魅力。


诗中六次写到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翻翻诗经,大部分有关爱情的吟咏发生在水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或许与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河之源有关。有水才有了生命,有水流才有了种族的繁衍生息,有大河才有了代代相传。作为生命主旋律的爱,理应与水密不可分。

抑或与《周易》中第二十九卦“坎为水,坎上坎下”有关。水面起伏不定,水流婉转曲折,与人生道路的种种障碍坎坷类似,与隐蔽不定变化无常的情感类似。正是这一份不定,造成了重重的忧思。生命也因这份等待追寻而不再是一片空白。


伊人在水边,画面是朦胧的,意境是神秘的,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结,伊人也已幻化成企慕和永恒追寻的代名词,希望就是人类永远的伊人情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To者也阅读 2,925评论 0 6
  • 马宏伟 内容提要: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
    我是陶先生阅读 1,715评论 1 6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792评论 0 18
  • 【卷三】古籍《诗经》原译文「车邻 」劝人及时行乐,学习收藏! 第一一节 秦风 本节包括 共 10 篇作品。 第一篇...
    汉唐雄风阅读 1,264评论 0 2
  •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 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养成一个习惯,就从忘记你开始。把爱你变成回忆,虽然你说我做不到——马拉松...
    有书姐阅读 2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