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后台收到一个小伙伴的留言,说最困惑的是担心自己失业了,不知道该干啥。
看到这句话,想起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有这样的困惑,所以想写一篇文章来聊聊我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如果你三年前问我:如果你明天就失业了,怕不怕?
我会很诚恳的回答你:怕得要死。
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我在一家国企工作,大家都知道,国企的好处就在于其稳定性,如果你没犯什么大错,安安稳稳干到退休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坏处是什么呢?坏处也很明显,我在这里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我在职场基本上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意思是,如果我问自己,假设明天就失业了,我必须得去找工作,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答案让我很恐慌。我不知道自己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哪家公司会要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和同龄人比,我读了研究生,晚工作3年,而且工作之后并没有培养出什么一技之长,如果我是老板,当面对这样一个应聘者的话,我大概率也不会给她机会。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焦虑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可是焦虑本身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焦虑驱使的思考和行动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完全没有焦虑感的人也是一个没有动力的人,只要你的焦虑是适度的,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就好。
焦虑让我做了什么决定呢?
首先肯定是看书,我非常认同的观点是: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问题已经被人思考过、并且找到过解决方案。遇到我这样问题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比我聪明、牛逼的人大有人在,他们遇到我这样的困境时是如何思考和解决的呢?
这里想说明一点:很多小伙伴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自己的问题极度个性化,总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痛苦、我的困惑没有人能懂,没人能理解,没人能解决。如果你告诉他也许可以这样思考,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和我的个人情况不符合,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如果你说:你看,别人遇到类似的问题是这么解决的,也许你可以参考一下?他的反馈多半是:哎呀,人家家庭条件这么好、人家读的大学比我好、他是男的我是女的、他遇到这件事的是才22岁我已经30岁了,没有可比性,没用!
确实,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生问题。可是,我们需要具备的是抛开一些细节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很多问题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但是本质上需要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一样的。那这个时候别人的思考和分享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比如假如我看到有人写自己的经验分享如何跳出体制,我要关注的点不该是:哎呀,人家家庭条件比我好,就算找不到工作也不怕!也不该是:哎呀,人家比我有才华,走到哪都能找到工作。我应该关注的点是:他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他为跳出体制做了哪些准备,他的经历我能借鉴什么?
就好像很多次我写的理财规划的文章,有些人就能看到别人的规划方案对自己的借鉴意义,但总有一部分人关注的确是:主人公收入那么高,我收入没他高,这个案例一点用都没有!其实,不管收入高低,规划的原理和方法都是通用的,关键是你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哎,感觉写着写着又走远了,回来回来。
在看了一些书、文章之后,我发现可能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1.方案一——继续在当前的工作中找到价值、积累能力。任何一份工作,只要带着脑子去做,都会有收获和成长。国企也有非常厉害的人,我当时遇到的几个领导都很不错。
2.方案二——在做好当下这份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做一些兼职的探索,看看是否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3.方案三——直接辞职,把自己抛到市场上,从头开始。
作为一个安全感缺乏的人,说实话,我没有勇气像一些小伙伴那样裸辞,那样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高了。于是方案三被否决。
而没有选择方案一的原因在于:我不太确定当前除了当前的这份工作之外,还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更能够发挥我优势的工作。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而且虽然国企也有很多厉害的人,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会被环境所影响,而我就是一个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的人。
所以考虑下来,我选择了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去尝试别的一些机会。至于具体是怎么做的,下一篇文章再来和大家分享哟!(因为今天时间有限,写不完了,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