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栓儿回来的第一天,莲子就急切地跑过去看他。
栓儿白了,发式变了,好像又长高了些,一身笔挺的新装更将他衬托得英俊挺拔,象个城里人了。莲子留意了一下,栓儿的脚上,穿着她一针一线纳的布鞋,心里顿时象吃了蜜一样甜。
乡亲们簇拥着恢复高考后、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打听着城里的新鲜事,叙说着村里的大小新闻。莲子在人群后面,跟栓儿搭不上话,可即使就这样看着他,她也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
就在那天,乡亲们散了以后,栓儿送给她几本厚厚的绘画书,让她坚持练习,为了有一天能走出这片土地。
捧着那沉甸甸的礼物,盯着栓儿炽热的眼神,莲子心中却在想:不!为了你对我的好,为了咱俩的将来。
寒假结束时,莲子的礼物,又是一包新布鞋。每双鞋里,都垫好了她纳的花色迥异的新鞋垫。“临行密密缝”原来并不单是母亲的专利与心意。
后来,大概是从大二下半学期,栓儿开始推脱不要她的布鞋了:“你也知道,咱这布鞋,走在城里的洋灰路上,就象擦萝卜菜一样,两天就把鞋底给擦烂了、磨透了。”
“那你走路脚抬起,别趿拉着鞋。烂了透了没关系,我再多做几双。”莲子心有些慌,她已经做好了为他做一辈子鞋的准备,如果他不穿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要怎么办?
那包鞋,栓儿终是没有接。莲子的心空落落的,她感到她和栓儿之间的线断了,她想要系起来,又不知从何下手。
栓儿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沉默了许久的妈,又开始在织布机上“哐当”“哐当”织起布来。莲子清楚,那半卷着的方块花棉布,便是妈给她准备的嫁妆,自应下亲事后,妈已经织了好几匹布了。
家乡的风俗,便是从女儿出生起,只要条件允许,就开始准备手织布,年年织,年年攒,最后在嫁女儿的时候,风风光光地抱出一大摞各种花色、各种图案的家织布。这,便是那没娘的女儿最心酸的时刻了。
母亲每年冬天都是在织机上度过的,可早些年却不是给自家织的,那时候没钱买棉花、买线,为糊口妈总给别人家织。现在,母亲这双织了一辈子的手,终于为自家女儿织起嫁妆了。
莲子是喜欢那蓝白相间、红白相间的清淡素雅的方格布的,可一想到黑柱小时候那整天挂着两溜鼻涕的恶心样,一想到要嫁的是这个无所事事的二溜子,她就绝望得要死。
是的,这门亲事,她不愿意!打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意,她的心里,哪还能再装下第二个人?何况还是曾将她的栓儿哥打得鼻血糊满衣襟的黑柱?但,妈却硬是让她步着自己的后尘。
妈曾是村里最美的姑娘,也是最不幸的,自小没了娘,长大后有了意中人,却遵从父命,嫁给了村中那位吃公家饭的小伙。
后来人家在城里又有了女人,抛弃了她,便又回到了相依为命的父亲身边,这时候妈原来的意中人已经结婚,一生刚强的外公懊悔自己瞎了眼,害了女儿,一病不起,在妈离婚的当年就故去了。
经村人撮合,邻村老实巴脚的李家孤儿上门,与妈凑成了一家。妈一生没有生育,莲子是父亲从路旁捡回来的。
莲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在给生产队打水井时,由于塌方压折了腰,从此便瘫在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