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前世今生,你真的知道吗?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知之者,孰能⽆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代⽂学家韩愈在《师说》中,道出了⽼师在古代仕途学习上的重要性。

⾃古以来,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大国,对尊师重教的传统尤为重视。那么,教师节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时候呢?老师的福利又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坐“时光机”去瞧一瞧。


“教师节”可追溯到汉代

汉代时,“学校”的实体已经产⽣了,且每个学校都配有⼀定数量的⽼师。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若是处在郡国(同省份大小),则称为“学”;若是处在⼀个县或者⼀个侯国⾥,则称为“校”。

古代“教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孔⼦。

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记载:汉、晋时期,每年农历⼋⽉廿七⽇,即孔⼦诞⾠⽇这天,皇帝会率领⽂武百官祭拜孔庙,还邀请国⼦学、太学的经师⼊宫,统⼀安排豪华派对。

唐宋时期,在沿袭了祭祀孔⼦的礼俗的基础上,各地还会选拔成绩突出的老师,报送给朝廷。获“优秀”称号的教师,并施以奖赏和激励


到了清代,因儒学地位愈发重要,在孔⼦诞⾠⽇这天,不但祭典孔⼦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当日朝廷还会给教师“加薪”成绩卓著者还能“升职”,最⾼被授予⼋品职衔

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北京民间在当天“禁⽌屠宰,祭⽂庙,各书室设供,师⽣瞻拜”,重视程度可见⼀斑。

不仅如此,在古代人们对“名师”及“网红”教师还十分推崇!具体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们下期和大家一起探讨!

有任何疑问,欢迎评论区提问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