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2、吸收内化-养分消化系统
2.1 书本
2.1.1 带着问题,运用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拆书法等科学方法,对书本进行解构式深度阅读;吃透一本书、一种观点。
2.1.2 列大纲、摘抄金句、便签使用、做读书笔记;
2.1.3 将关键观点与信息,与自身连接,转化成指导自身实践的行动清单;
2.1.4 定期学习、升级阅读工具:思维导图、流程图、PPT、手绘等;及思考方法:思维层次、逻辑力、思维框架等,以提高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
2.2 电影
2.2.1 模拟代入五种角度:主角、对手、摄影师、导演、编剧。以主角与对手的不同身份与角度思考其在人生重要抉择处如何取舍、如何抉择的?以摄影师、导演、编剧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运用镜头与专业展开故事、交代故事的?他们各自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2.2 摘抄剧中经典启发性对白,及简练抽象的高级概念,依据不同主题分类归置。
2.2.3 写电影观后感,思考是否解决了观影前的个人困惑?以及带来哪些新的启发?拓展了哪些新的思维角度?依个人兴趣专长涉及的领域,可从多方位不同角度,用多篇文章,阐述同一部电影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表达出的不同意旨,映射出的不同面貌。
2.2.4 以上述观感与笔记为基础,结合其与自身关联处,列出行动指导清单,予以实践。
题外话:朱熹的格物致知,便是要人站在类似层面上,从万物中格出天理。不过,始终是站在以人为主体的经验世界的相对状态去推断是非。而王阳明要人向内、向本心求天理,并认为那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人之灵明与天理是一体,这属于超经验世界的绝对状态。是归零的,是空性的,是价值原点。因而能知真善恶,能辨真是非。这,是两者之别。
2.3 旅行
2.3.3 旅行中
A、卸掉旧框架,扔掉旧包袱,入境随俗,成为当地人。看当地人怎么穿、怎么吃、怎么住、怎么娱乐,怎么生活。如同你诞生于此,重新学习生活,学会自主,及与人协调。摆脱旧有思维模式,彻底清零,在旅行中装回新东西。所以,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灵魂质变的过程,自我优化的过程。(李欣频)
B、在旅行中,用心浏览身边所有引起好奇的事情。记住那些独特的:颜色、气味、声音、温度、食物、音乐、语言、艺术、美学与陌生人的面孔。
C、面对旅行中的不可控因素,保持弹性、随遇而安,随时准备接受意想不到的变化;也随时接受意外发现的新鲜事。保持不动心,遇见任何突发状况,都能心平气和的面对与解决。
D、不要错过一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这些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精粹、文化灵魂、精英杰作,是它的文明精华区。在其中体悟这些最优秀的文化精髓中所蕴藏的人类文明的精神共性。
E、其他:当地特殊的节庆,节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集体仪式,活着的文化现场;最具人味的本地餐馆、菜市、集市、跳蚤市场;各类最新的创意展览,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作品,了解全世界最顶尖的大脑正在想什么;拜访当地个人最想见的人或特别名胜。
F、主题式创意旅行:与特殊的人,参与一场有主题的特殊旅行。
2.3.4 旅行后
A、建立已走过行程的目录文件:用相片、卡片、名片、影音及文字记录下旅行中的特别人事,日后回忆时,那是你一个个鲜活的精神出口;
B、写旅行游记、旅行推荐。通过文字与图片,总结归纳旅行中的见闻、体悟与启发。
C、旅行后,学会用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重新看待自己生活的国家、城市、社区社会、文化、习俗以及身边的人事。
2.4 人际
2.4.1 依据个人阶段主次专长规划及兴趣技能学习计划,了解相应领域内的拔尖者:他们是谁?有什么作品?他们的网络活动区域是哪里?是否有公众号?微信微博邮箱等各类联络工具?
2.4.2 基于上述的基本了解,开始追踪、收集、研读其相关作品及文章发表(书面的、网络的),用阅读方法解构出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拎出困惑点。
2.4.3 以疑点为媒,辅以个人观点,向相关专家请教,建立互动,直至养成固定的联络习惯。
2.5 环境
2.5.1 定期关注居住附近学区、社区、城区的官方网站,特别关注与自身家庭密切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做备忘录,列事务清单。
2.5.2 参与社区、邻里活动,参与周边环境建设。每月安排一次家庭公益活动。更加深入融入并理解居住区域的人文习俗,邻里人际交往原则。
2.5.3 每天半小时关注本地新闻,了解最新政策、形势及变动。
2.5.4 发现居住区域内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书面化解决方案,向相关部门投递建议书。
3、知行合一-养分过滤系统
用实践法去伪存真,去劣存优,过滤掉于我无用的、虚假的、劣质的知识、方法与观点。保留于我有效的、适用的“养分”。
3.1 将经过消化的知识与观点,细化成具体的行动细节;
3.2 设定行动计划及完成时间;
3.3 总结、检讨行动结果。改进、完善原有行动建议;抛弃撇除错误部分;
3.4 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知识,纳入个人知识体系大厦中。
题外话: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在我看来,就是建一座大厦。自我养成的方法是地基管道;个人的主次专长、兴趣技能为框架;通过管道吸取养分,用行动清单来内化滋生出独属于你的血肉,再将其填补进对应框架。同时,用周月年计划与每日行动清单来实践知识大厦这个“知”。把“知”落实到“行”中,再用“行”检验、修正“知”,知行合一,最后建立的大厦,才能谓之真知!至于建立大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财富自由?精神自由?专业巅峰?…这只能因人而异。而我的,也许致力于终身也未必能实现。所以,还是俯下身来,脚踏实地的从自我养成的每日清单开始做起,过好每一个当下,管好每一个动心起念的瞬间!
4、输出-建立供氧系统
4.1 书写分享- 书写,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只要有体悟就应该书写。书评、影评、游记、建议书、倡议案甚至书信往来,这些都该是向外表达自我,传递自我思想与价值观的过程。
4.2 聊天分享- 在与朋友、家人、陌生人的互动中,分享经验、想法与建议。附身倾听,诚意分享。
4.3 网络分享:利用网络:经营自创平台,发表影音、文章;利用公共平台(简书、大V等)投稿自荐。
4.4 社团分享:参与感兴趣的社团(读书会、行动派等),分享个人经验。
终于用两日完成了想半年也没做成的事。当全部内容终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的脑中对于“建立自我”这个目标的路径也愈发清晰。这座独属于我的大厦,目前为止:骨架已建,地基管道已设;接下来,我所要做的,便是通过每日、每周、每月的行动清单,伸展开我全部的触角,从这个广袤的世界中不断吸取养分,通过管道输送到骨架各部,一日日将他滋养出丰盛的血肉来。(这比喻似乎人味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