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过去一个世纪里,神经科学已经证明意识不是人行为的掌舵人。意识的作用似乎是决定被刻录进脑回路的目标,除此之外,它的用途很少。
2.“所有的生命都会死亡,所有的意识都会终结,就像它们从未出现过一样。老实说,这就是进化的目标……最终的结局……是完全剥夺一切意义。”——莱斯利·保罗
3.每次发现都教会我们,现实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与猜想。这些进步消减了作为未来神谕的直觉和传统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更富有生产力的想法、更宏大的现实、层次更新的敬畏。
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的确使我们省悟到自身最初的、简单的、直觉性的关于认识自己的概念是错误的。
4.大量案例都说明:你大脑的状态定义“你是谁”。除非你的大脑的零件处在恰当的位置,否则你的朋友认识并爱的那个“你”就不存在。
这些都指向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一个脱离物理生物基础的灵魂?
5.神经递质、荷尔蒙等化学物质,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与行为,而一些神经回路的细节也会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大脑内部无形的微小变化可以导致行为的巨大改变。
6.基因组的作用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被理解。单纯的生物特性或环境条件都决定不了最终的结果。
想象一下,去不同的工厂检查所用螺丝的螺距和长度,你根本无法从中得知最终产品的功能。
仅仅因为系统由部分组成,并且这些部分对系统的工作至关重要,并不意味着对部分的描述能够正确理解整个系统。
7.你的基因密码是遗传的,在成长最重要的时期里,你无法选择成长环境。这就是人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决策能力的原因。
8.涌现性的概念意味着总体可以具有一些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特性。
9.科学家经常谈论简单性原则,如“最简单的解释最可能正确”,也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原则,但我们不应该被简约的论证的“美感”诱惑。
从简单性原则出发的论证根本不算论证,它通常会阻止更有趣的讨论。
10.如果我们的大脑简单到可以被理解,我们就不会聪明到足够理解它们。
它是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奇妙的东西,它就是我们自己。
一行精华:
每次发现都教会我们,现实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与猜想。
单纯的生物特性或环境条件都决定不了最终的结果。
如果我们的大脑简单到可以被理解,我们就不会聪明到足够理解它们。
触动,反思,改变:
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越深入,我们就应该越发保持敬畏之心。人类对世界万物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
未解之谜比比皆是,而且我们已经建立的理论大厦也未必是正确的,就像量子力学摧毁了经典物理系统那样,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轰然倒塌。
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就是这样螺旋式发展,在反复辩证中取得统一的。可证伪性让一切都不是绝对正确,又让一切都有机会向任何方向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