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求学,那一缕浓香,却总让人魂牵梦绕。
我人长得精瘦,打小就消化不好,东不敢吃,西不敢碰。美食几乎和我绝缘,但也成就了我的中庸之道。其他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到我这里却只能换到两个字,“不错”或者“挺好”。美食要是能开口,也许早就跳将起来和我理论了。
作为一个山西人,在外求学,少不了与面条相互纠葛的爱恨情仇。嫌这里的面条卖相不像家乡的面条长短适中。吃到嘴里,又觉得没有家乡的柔软却又筋道,还不满意这里和面的时候加油,做出来的面条油油腻腻。吃完,又抱怨这里的面馆不提供面汤,没了那一碗香浓的面汤下肚,怎么能叫好好吃了一碗面呢?每每在这个时候,便开始回想家乡的面条,开始如数家珍似的说起那些面条的好。时间久了,突然发现,每次抱怨,从不忘记回味家乡的米淇。时间久了,竟然发现自己思念起米淇了。对于从不评价食物说好吃的我来说,真是怪事。
米淇是面条的创新吃法,是面条和米汤的结合。开火放锅,盛满多半锅水,放入一把小米,一把黄豆,一把切段的新鲜豆角,一捧切块的老南瓜。熬制的过程中,和面,擀面,切面条,一气呵成。待到锅内汤汁浓稠,面条下锅,一起熬制。等到米淇将要熬好的时候,拿一个大勺,放入少许食用油,待勺子内油汁沸腾,把备好的葱姜丝投入其中爆香。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没有这一步的米淇都不能称其为米淇。掀开锅盖,把勺子迅速投入锅内,随即盖上锅盖,只听刚才还噼里啪啦的葱姜呲的一声在锅内偃旗息鼓,这时,隔着锅盖,那浓郁的香气便已经充溢着整个屋子,甚至于楼道里都能闻得到。写到这里,居然忍不住咂咂嘴,好像已经开始回味那满口留香的米淇了。
在外求学,总是和面条纠缠不休的人,忍不住回味的,居然不是家乡的面条,而是面条和米汤的结合体,甚是奇怪。左思右想,这米淇除了那香气,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思忖半天,这米淇竟是家乡的特产,别处终究不会有这种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吃法。
原来,那飘来的香气,不只是美味本身的香气,还融入了家乡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