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政府对于读书很重视,读书人能够通过读书实现自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
因此,科举成为士子们的追求,读书的风气也相当浓厚。我们今天劝人读书,经常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宋真宗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对读书的重视也可见一斑。也正因此,宋朝的教育相当发达,等级限制消失,官学私学并兴。以致“每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专门针对儿童的蒙学兴起,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出现在这时。
宋代的教育真正是从娃娃抓起,神童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晏殊14岁(虚岁)中进士,不过这也不算什么,与他同期的福建福清人蔡伯俙4岁(虚岁)为进士,秒杀一众神童。
而宋朝创建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的圣地,更开后世书院文化先河。
而教师们教学的热情也相当高涨,一大批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出现在宋朝。教师们探讨学术,钻研教法,不亦悦乎。有人因此将宋朝称为继先秦之后的又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时代。朱熹和张栻的“湘江会讲”, 朱熹与陆九龄、九渊等的“鹅湖之会”,胡瑗的“苏湖教学法”都堪称教育佳话。
还有一个必须要提到的是,宋朝给予文人的生活待遇也相当优渥。宋朝武力不强,但经济发达,民殷国富。有人统计,在宋朝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宋朝的GDP总量占了世界的80%。而国家对读书人特别照顾,文人士子生活优裕。
你可以从宋朝文人的诗文中看看他们时过着怎样的闲适优裕生活。有人笑话“宋朝人读书必有女子相伴”,虽是笑话,却也道出了这时文人的潇洒和情趣。宋人陈襄在他的《仙居劝学文》写道:
“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
而且,宋朝不讲官二代世袭,即使贵为官宦子弟也得和布衣百姓一样从读书科举开始。王安石死后,他家因再无读出书来的,家道马上就衰落,成为“乡户”,宋徽宗想起王的功劳,想找其后人却一时难得。这样一来,宋朝的读书人大受欢迎。
今天,选婿都选“高帅富”,教师择偶难。但宋朝一般是“榜下捉婿”,也就是嫁人就嫁读书郎。有记载: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够吸引我们的男生们,特别是男师范生了吧。